疫情的雾霾已经渐渐散去,人们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化,街上的人流、动车上的旅客又变得川流不息,仿佛这场灾难没有发生过一样
要说这么大一场灾难,轻易就能翻篇,肯定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心理上的修复,还需要时间
1
心态的改变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一次会跟2003年一样,入夏即消失,没想到没完没了地持续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把大家都折磨得精疲力尽,尤其是人口聚集、人流量大的大城市居民,成为主要受害对象
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需要出门计时、菜价上涨、工作单位破产、工资减半
这个时候第一想法就是自保,把所有能省的开支都砍掉,诗和远方也只能先放一放
所以上半年,我们看见的消费数据是不容乐观的,前几天的618,也没有发出什么动静
消费信心的提振不是靠产品降价,而是要先提振大家的钱包
影响稍小一点的是农民群体,农田的活一样没少干,该赚的钱也一分没多挣,外出打工的路上半年也被堵死了
大家的信心都跌入谷底,这一次我们依靠谁?
2
社会经济变动
去年大家还在热烈讨论未来社会步入老龄化,少子化,今后没有年轻人上班,赶着六一儿童节推出了三胎政策
今年的画风却变成了120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是年轻人多了还是年轻人少了呢
我觉得人口下滑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同样人口增加也不是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承载能力是越来越高,原本1亩地养活3个人,现在技术提高了就可以养活5个人
同样人口下降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机器取代人力,原先十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干完了
所以一切根源还是发展技术,干嘛老是想去干预人口
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是我们对自己的技术突破信心不足,技术不能提高的时候通过堆积人口挺过难关
人口下滑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消费市场萎缩,我们经常被人冠以投资比重过大,消费不足的帽子,如果人口彻底步入老龄化,消费将会进一步下降
这样的推演逻辑是不正确的
我们90后、00后的消费已经发挥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他们很多都是月光族,还有些人借上了网贷,论消费这一块,年轻人真的没省过
只是大家的收入远远跟不上你的生产能力,要让大家怎么消费
消费分快销品和耐用品,买车、买房就属于比较久的耐用品,并不是人人都有实力透支30年的收入
所以,不要怪我们不消费,奈何工资就这么多
3
主动做多,增加投资
现在小老百姓都没有信心,有钱的乡绅也畏畏缩缩,大家都摆弄着自己裤兜里的三瓜俩枣不愿丢出来
那么做村长的人这时候只好以身作则,毕竟和大家不一样,自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需要主动投资,开路架桥、种果树,让村民有工作,未来果树成熟顺着公路运出去,又可以赚大钱
就这样,在村长个人的逆向行动下,全村转危为安
当全村恢复繁荣,这时候村长又要从村民手里收钱,去把债还上,这样下次才能有借有还
一个周期的闭环大致如此
我们目前处在种果树和刺激消费阶段、股市是增加收入刺激消费的突破口,而楼市是收拢资金和放大资金的货币泉水
村长投资的风险也很大,所以他既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要想办法团结村民,尤其是愿意先挑头的人,先行稳住股市、楼市这两个基本盘
当人开始走上负债的道路就回不去了,因为你享受了高速发展的红利,你又怎么能够忍受过去种地挖泥巴的日子
又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今年的剧烈变动不亚于2008,12万亿的投资拉动,还有银行的定向宽松,我的猜测是规模可能达到百万亿
这个可能要过个十年以后才知道!我们现在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跟着村长,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