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华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巨头,其成功绝非偶然。《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由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主编,系统梳理了华为30多年来的管理智慧,揭示了华为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奋斗者文化。
金句摘录:
“尽心与尽力,是两回事。一个人尽心去工作与尽力去工作,有天壤之别。用心工作,就是思想上艰苦奋斗;尽力工作,就是没有目标性地完成任务。”
很多人误以为“奋斗”就是加班、拼命工作,但华为对“奋斗者”的定义完全不同。真正的奋斗者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价值的创造者。书中强调:
奋斗者的核心特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推动业务增长,而非机械执行。
普通劳动者 vs. 奋斗者:前者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后者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超越预期。
案例解析:华为早期在海外市场拓展时,许多员工主动学习当地语言、研究客户需求,甚至自费购买行业报告,最终拿下关键订单。他们不是被逼着加班,而是发自内心想赢6。
思考与成长:
你是“尽力”还是“尽心”?每天的工作是否只是完成任务,还是在推动真正的进步?
如何成为奋斗者?从“等待指令”转向“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
二、华为的三大核心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
1. 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客户的需求,培养对客户需求有激情、有干劲的员工。”1华为的成功,本质上是客户导向的成功。任正非曾说:“华为没有技术崇拜,只有客户崇拜。”
2. 以奋斗者为本“价值分配要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1华为通过股权激励、奖金分配、晋升机制,确保奋斗者获得远超普通员工的回报。
3. 长期艰苦奋斗“幸福不会从天降,只能靠劳动来创造。除了艰苦奋斗,别无他途。”1华为反对短视的投机行为,强调持续投入、长期主义。
思考与成长:
你的工作是否真正为客户创造了价值?还是仅仅在应付考核?
如果公司今天倒闭,你的能力和贡献是否足以让你快速找到更好的机会?
三、奋斗者的生存法则:如何不被淘汰?在华为,“不奋斗就出局”不是口号,而是铁律。书中提出了几个关键原则:
1. 人均效益必须提升“公司须消除臃肿的各级支撑组织,大力精减支撑人员,那些不直接服务客户的人。”华为不会为“低价值”岗位买单,每个人必须证明自己的贡献大于成本。
2. 干部必须能上能下“不打粮食的干部要下台。”华为的干部没有终身制,绩效不达标就会被调整甚至淘汰。
3. 自我批判是进步的核心“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会固步自封,掉入前进道路上的泥坑陷阱。”华为鼓励员工直面问题,而不是掩盖错误。
思考与成长:
你所在的岗位是否直接创造价值?如果不是,如何调整?
你是否有定期复盘的习惯?能否接受别人指出你的问题?
四、从华为奋斗文化到个人成长《以奋斗者为本》不仅适用于企业,对个人成长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 选择成为“奋斗者”,而不是“普通劳动者”普通劳动者关注“工资是否涨了”,奋斗者关注“我能创造什么新价值”。
普通劳动者抱怨“公司没给我机会”,奋斗者主动寻找甚至创造机会。
2. 长期主义思维短期投机(如频繁跳槽追求涨薪)可能带来一时收益,但长期看,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深耕一个领域并持续突破的人。3. 在逆境中成长“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1华为经历过无数次危机,但每次都能变得更强大。个人同样如此,挫折不是终点,而是升级的契机。
思考与成长:
你是在“应付工作”还是在“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
如果未来5年行业发生巨变,你的能力是否足以应对?
结语:奋斗的真正意义《以奋斗者为本》最终告诉我们:奋斗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华为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群普通人通过极致奋斗创造的奇迹。
最后一句话: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一不会贬值的资产,就是你的奋斗精神。
你的思考题:
你身边谁是真正的“奋斗者”?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如果明天起,你的收入完全由你创造的价值决定,你的工作方式会有哪些改变?你能否列出未来3年,你准备在哪些方面“奋斗”并突破?(本文核心观点来自《以奋斗者为本》,结合华为管理实践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