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灾害史:民国时期,1924年的大水灾和1925年旱灾

幻丝说历史啊 2024-08-19 01:49:05

【编者按】洪江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主脉西部山麓,怀化市中南部。东、西、北与洪江市接壤,南与会同县毗连。沅江、巫水交汇与城区犁头嘴处。洪江,作为地名始见于北宋舆图。明清民国时期,隶属于会同县。

会同地图 来源1928年湖南分县详图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在洪江设置铺。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一说元祐五年)置洪江砦。元,至元八年(1271),废洪江砦。明,洪武年间置洪江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若水巡检司迁驻洪江;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为洪江巡检司。民国4年(1915年),在洪江设置县佐,代表知事处理洪江政务。民国6年(1917年),洪江置市政公所,维护治安,受理诉讼。民国12年(1923年),设会同县洪江镇。民国19年(1930年),会同县洪江镇改设会同县第九区。民国20年(1931年),会同县第六区、第九区合并称第四区。民国22年(1933年),洪江改为县直属镇。是年,又调整区级建制,称会同县第六区。民国24年(1935年),会同县第六区改设直属洪江镇。民国36年(1947年),直属洪江镇改设洪江镇,辖洪江镇和会同县雄溪乡。

会同,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水,次年大早。随之,全县饥荒四起,哀鸿遍野,饿死者无计其数。

洪江市略图 来源来源1928年湖南分县详图

民国十五年,许多灾民纷纷涌进城镇乞讨,尤以涌入洪江者最多。面对成千上万的受灾饥民,洪江红十字会开仓赈济,并在万寿宫等地分别设立施粥站。由于饥民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米仓放完,施粥中断。此时,洪江街头巷尾、店铺门口、码头河边……,到处是饥民,也到处有饥民尸体。洪江红十字会对其尸体无法一一埋葬,便雇人在莲花地附近的贺家山挖一巨坑,集中收葬。这就是骇人听闻的洪江万人坑。万人坑第一墓碑,现存洪江市文化馆。

附“万人坑碑文”于后:

万人坑第一墓碑

泽及枯骨

丙寅之岁,会、黔二邑大饥,斗米值三四元;嗣复增至至六元无籴。民间襁负而至洪市乞食者日不绝。父老谋所以赈之者,纠资鬻饭。使饥民日向铺户借劳动免疾病之丛生,复不负施舍之名,意良周也。

先是,庚辰、辛酉岁饥,市设粥厂施粥,人多腹胀,谣诼反滋,谓施粥不善,故此改施饭焉。其鬻也,一钱数钱皆给以饭一瓢。先由炎皇宫、万寿宫、轩辕宫、雷祖殿发筹,持筹再向天王庙、灶王宫等处领饭。当事者复以五色志其十指,逐日画其一,反复更替,鱼贯出入,无纷争沓之弊,秩序甚井井也。

而四乡之来就赈者亦日愈众,籴亦日愈穷,糅之以蚕豆之属。其时殷实之户,且日食仅一粥与面麦矣。当乙丑秋季,二邑田谷之无收也,父老群谋集资,由常、武购运米谷。奈沅水上下沿江多匪,舟车往返辄经年不能达。绸缪弥缝,备尽劳瘁。而天又阴雨连绵,弥月不止。饥民行无雨具,栖无庐舍,冒雨街衢,衣湿鞋濡,又无易之者。蕴酿郁蒸,自三月至六月之久,臭恶毒成,疫疠发生,死者日数百十人。我会掩瘗昕夕不遑,令其壮者自相检厝,给条领函而与之以钱。其幼者一函竟二三焉。伤心惨目,可谓极矣!

洪市后枕山而前临水,区域湫溢,陡丧多人,无以容也。乃购市外贺姓洼地一堥,每排十棺,覆之以土。土上复排更替以厝。而此处此碑,所谓万人坑之墓也。

呜呼!人生不过百年耳,旦暮营营,以求富若贵者比比也。人一旦天降丧乱,流离失所,甚至饿填沟壑,尸骨纵横。且有身系产业多契,而不能谋一饱者,其不痛耶!此古之君子,所以疾殁世而名不称焉者,意在斯乎!

会之人虑陵骨变迁,此坑之久而夷也,为之立碑。而属余为文记之。时壬申二月也。

邵阳 曾叇谨记

湘乡 刘镇海书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 洪江红十字会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会同文史》;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集、《会同文史》,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精神;

3、文章简单,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