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plomat》上的一篇文章,署名美国专家瑞克,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随着,歼-20战斗换装了涡扇-15型发动机,并且当中总产量可突破200家,未来可能不需要歼35。
我们第一时间看到这样的文章,已可说明:我国在此方面,确实又被美国盯上了。但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是否是真实情况呢?
首先要知道,瑞克在其文章中认为:歼-20作为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它确实通过不断的改进及更新,实际上在许多方面确实具备全面的战术以及战略能力。尤其是涡扇-15发动机的装配。
据资料显示:涡扇-15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81千牛,推重比达到10.87,然而这组数据,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随着歼-20产量突破200架,中国军方现已能够进行较大规模部署。而在进一步提升作战性能后,且它的任务多样性,从这方面也将会显著增强,甚至足以承担部分舰载机任务。
加之歼-20设计上,包含较高的技术和耐性。比如在任意模块方面、航电系统等具有强大的升级潜力。因此,瑞克认为:在未来的作战体系中,歼-20或许能够替代传统舰载机的一些角色,使歼-35的需求被相对弱化。
从现实角度来说,瑞克的推测,其实反映出:美国空军在隐身战斗机研发过程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即在新型发动机和任务系统加持下,单一机种能够承担更多种类的作战任务。如,美国的F-35便被赋予多重功能,具备兼顾空战、对地攻击、电子战等多种能力,所以说,具备全域战场适应性。
因此,瑞克认为:中国或将采取类似策略,通过歼-20的深度改进,来填补未来舰载战机的作战需求,而无需通过研发并装备全新的歼-35来分散军费和资源。
尽管,瑞克的分析具有一定逻辑,但中国的战斗机需求,特别是海军航空母舰的发展背景下,歼-35仍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必要性。
首先,歼-35作为舰载隐身战斗机,不仅肩负着在海上保卫国家利益的重任,也承担了未来海空一体化作战的关键角色。
在海上作战中,舰载机的性能要求与陆基空军不同,需更高的机动性和多用途性能,且舰载隐身战斗机的体积和适应性必须满足航母甲板的特殊条件。
它虽已具备一定技术成熟度,但其设计上更偏向于陆基空军,难以完全替代舰载机的角色。此外,歼-35与歼-20设计理念的不同,表明:其或将侧重于舰载战斗机独特的作战需求,如海上制空权、防御和长距离打击能力等。
其次,随着我国海军的逐步壮大,尤其是现役的航母,还没有服役的福建舰,以及未来航母编队的逐步完善,不得不说,中国需一款专用的舰载隐身战斗机来填补现有的空白。面对这样现实的问题,歼-35就是很好的一款机型,不仅能在航母上发挥关键作用,还将助力中国建立更完整的海空一体化作战体系。
若从未来海战场角度出发,同样也需要各类机种在功能上相互补充,而不是依赖单一机型。此时,我们一定要清楚:即便是美军的F-35也并未完全取代F/A-18“超级大黄蜂”的作用,F-35和F/A-18在美海军中形成协同作战的关系,既保证了隐身机的攻击优势,也保留了传统战机的可靠性。
同理,歼-20与歼-35的组合,还可以让中国海空军具备不同场景的战术选择,这样应该就可达到更高的作战效率,以及应用成本。
综上所述,美国专家瑞克的观点:从中国现有的歼-20技术优势出发,还有其发展数量来说,指出,中国未来可能不需要歼-35。
可是从中国实际军事需求,以及战略发展来看,歼-35作为一款新型舰载隐身战斗机,其独特的作战需求、舰载性能以及海空一体化作战潜力,依然使其成为未来舰队战斗力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毕竟要清楚,歼-35不仅为中国海军的隐身舰载机作战打下基础,也为多样化的作战场景提供更多选择。
所以说,虽然歼-20的进步令人瞩目,但单一战机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战场需求。中国的航母编队、海军现代化进程,都呼唤着歼-35的加入,这不仅是中国构建现代化舰载空军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障中国海上战略利益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