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

无事话秋风 2025-04-16 21:13:54

一、稀土管制触发全球资源博弈升级中国商务部于7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对部分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对镝、铽等七类中重型稀土及其化合物实施精准出口管控。这项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的战略决策,在华盛顿引发产业界强烈震动。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国战略物资储备局已向白宫提交紧急预案,计划加速开发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海底矿区,该区域蕴藏着超过210亿吨多金属结核,其中稀土含量占全球海底储量的37%。

二、深海采矿计划的三重悖论

法律合法性危机美国作为全球唯一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常任理事国(公约已有168个缔约国),其单方面启动国际海域采矿作业涉嫌违反《"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秘书长洛奇明确表示:"任何国家在未完成《采矿法典》缔约程序前的勘探行为,都将面临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审查。"

技术可行性存疑尽管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宣称掌握"深海自动采矿系统",但实际作业面临巨大挑战:

需在5000米海底实现每小时200吨结核采集

须攻克高压(500大气压)腐蚀环境下的矿物提升技术

现有技术无法实现95%以上矿物有效分离

生态风险不可控根据《自然》杂志最新研究,深海采矿将导致:

海底沉积物扩散范围超过400平方公里/年

深海生物群落灭绝率高达90%

碳封存功能损失造成年等效碳排放增加1.2亿吨

三、资源民族主义下的战略困局美国此次应急计划暴露其资源供应链的结构性缺陷:

进口依赖度破警戒线:国防工业所需重稀土对华依存度达87%(2023年数据)

战略储备严重不足:镨钕库存仅能维持军工生产43天(正常需90天安全线)

替代渠道失效:MP Materials公司本土分离厂投产延期19个月,产能缺口达3200吨/年

四、国际社会双重标准争议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2023年G7峰会曾主导签署《蓝色经济伦理宣言》,其中第4.2条明确规定"禁止在生态敏感区进行资源开发"。如今其太平洋采矿计划覆盖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正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12大海洋生态保护区之一。这种政策转向引发欧盟环境专员辛克维丘斯公开质疑:"资源安全不能成为破坏海洋公约的借口。"

五、中国强化资源治理体系面对复杂形势,中国正多维度完善资源管理:

建立稀土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已覆盖89家重点企业)

推进《关键矿产资源法》立法进程(草案已进入三审阶段)

深化国际资源治理合作(与ISA联合设立3000万美元深海科研基金)

这场围绕稀土资源的全球博弈,本质上是国际治理体系主导权的竞争。美国若继续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重标准,不仅难以破解当前的资源困局,更可能动摇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海洋秩序根基。正如世界资源研究所警告:"深海不应成为资源争夺的最后一个战场,而应作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予以保护。"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