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在哪,痛就在哪,一个中成药,能散脾胃里的寒

周大夫说中医 2024-04-15 13:49:39

在古代中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张仲景大师留下了一个千古名方,被誉为治疗虚寒胃痛的瑰宝,这便是小建中汤。时光流转,这一经典方剂得以传承并发展,如今,我们可以在市面上见到以小建中汤为基础加减而成的中成药——小建中颗粒。这款药物,按照说明书的介绍,能够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尤其对于虚寒性胃痛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建中汤的基本组成克数为: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炙甘草6克、红枣6枚。这一方剂中的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药理作用。

桂枝和甘草的组合,堪称振奋心阳的黄金搭档。桂枝,作为方剂中的主角,具有温通心阳的作用,而甘草则扮演着辅助的角色,增强桂枝的药效。当心阳得到振奋,如同太阳缓缓升起,温暖的光芒将洒满大地,脾胃也因此得到温暖,驱散其中的寒气。

白芍和甘草的搭配,则是缓解疼痛的良药。在中医理论中,疼痛往往是因为身体某些部位的不和谐、不调和所致。白芍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加上甘草的甘缓之性,两者结合,能够让身体逐渐缓和下来,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桂枝和白芍虽然性质相反,但它们与甘草的默契配合,展现了甘草的广泛适用性。桂枝的辛温与白芍的酸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得整个方剂更加和谐、平衡。

生姜,作为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它具有辛温之性,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当寒气侵入脾胃,引起疼痛时,生姜的发散作用能够将寒气排出体外,从而缓解疼痛。

对于反复发作、长时间的胃痛,往往与身体的虚弱有关。小建中汤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注重补虚。其中,白芍与甘草的酸甘化阴,桂枝与甘草的辛甘化阳,都是为了补充脾胃的气血阴阳。饴糖和红枣作为补品,能够补气养血,增强脾胃的功能。饴糖是用玉米、高粱等发酵而成,其味甘甜,具有补虚的作用。而红枣则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来更深入地了解小建中汤的魅力。1966年,一位四十多岁的张先生因为长期胃痛而找到了著名中医胡希恕先生。经过检查,张先生的胃痛被诊断为胃粘膜脱垂。他向胡老求助,希望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胡老仔细辨证后,认为张先生的胃痛属于虚寒性质,每当肚子饥饿时就会感到胃部疼痛,喜欢喝热水或用暖物热敷来缓解疼痛。此外,张先生还伴有怕冷、易出汗、怕凉风等症状,大便也不成形。针对这些症状,胡老为他开具了小建中汤。张先生按照胡老的指导服用了药物后,不久便感到症状明显缓解,胃痛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小建中汤在治疗虚寒胃痛方面的卓越疗效。

当然,小建中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胃痛。对于实证、热证等类型的胃痛,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但无论如何,小建中汤作为治疗虚寒胃痛的经典方剂,其独特的组方和卓越的疗效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常见。小建中颗粒作为小建中汤的现代制剂形式,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中医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挖掘和传承古代中医的智慧结晶,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