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龄/文)只要通晓一番宗教史就能发现,很多信仰都会经历一个从精英阶层到普罗大众的转变,分界点往往是经典的权威从学院派手中滑落,曾经顿悟的门槛与经典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在于文化水平的高低,但在经历了如马丁·路德、六祖惠能、阳明心学之后,悟道变得不再具有学院的高墙,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
对于很多技术的实现而言,随着持续不断的迭代演进,无形之中同样早已筑起了如同学院一般的高墙,视频剪辑、图片修剪都需要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更别提是编程这类工作,很多人脑海中灵活一闪的顿悟时刻,往往被限制在了想的层面,专业的技术门槛让人束手束脚。
然而AI,或许是推倒技术高墙的开始。
正在消除技术门槛的AI
年初大热的OpenAI Sora无疑是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种使用扩散模型生成影片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根据文字描述来生成影片,原理上会将影片切割成较小的像素区域,然后在对每个像素进行逐步还原,最终形成完整的影片。进而Sora实现了从64x64到1024x1024不同输出分辨率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Sora所呈现出来的视频效果,一条条只需几分钟就能生成出的影片,却带来了真实的画质与绝佳的表现。实际上,如今某剪辑软件中,也引入了AI生成视频的功能,让剪辑人员可以迅速填补作品中的内容素材空缺。
对于绘画修图技术门槛的消除来说更是显而易见,无论是文生图,还是图生图,只要选用合适的模型,并以合理的描述与参数修正,设计人员就能创作出一些特定风格的配图海报,或是实现对照片的二次艺术创作。甚至一些人已经开始利用这种生成式的图片或动图,以虚拟人物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赚取流量与利润。
另经作者测试,ChatGPT在常规文章的撰写上,如今同样有着不错的实力表现,对于常规新闻稿件而言,其在对材料进行整理之后所写出的简讯内容正在变得日趋理想。
荣获第170届芥川奖的日本作家Rie Kudan甚至在获奖作品中使用ChatGPT创作了5%的内容,她认为生成式AI工具有助释放她的潜能。
无处不在的AI
于此同时,AI还正在以一种无处不在的方式进行布局,让使用者可以触手可及。
最被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云端AI算力,目前被很多人说使用的ChatGPT、Copilot都属于依托云端,来为用户提供的生成式AI能力。另外,还有面向于行业领域的AI算力中心,来解决如数字孪生、生命科学、智慧城市这类需要海量算力的应用。
不过云端AI已经遇到了资源瓶颈的问题,从业者们甚至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海洋的水冷来解决数据中心过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证明云端AI对于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了其未来发展的隐忧。
边缘侧、端侧AI的兴起无疑将大大缓解了云端的压力,同时解决了云端AI所产生的时延过高、隐私难以保护的问题。例如通过在无线接入网络中引入AI能力,相比用户使用云端AI时高达200ms的时延,可降低至20ms。对于企业来说,边缘侧AI在实现了智能制造能力的同时,也确保了内部敏感数据不必上传至云端。
端侧AI从去年开始更是有了快速发展。如今,大语言模型已经可以通过精简的方式内置在智能手机中,用户甚至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使用类似于ChatGPT功能的智能助手。同理,这类AI助手在理解用户本地数据的过程中,由于不会与云端发生连接,也大大保护了个人隐私,让更多人能够放心使用。
云端、边缘、端侧最终还将能够形成合力,以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协同完成算力所需。
新的“悟道”方式
除了上文提到的消除技术门槛外,AI无疑也在带来另外一种领悟的方式。例如在通信领域,AI正在开辟一条全新的可能性道路,原因在于AI的设计思路是基于数据的,而不是基于模型的假设,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可以提供更好的准确性,也可以增强适应性。
于是,对于AI赋能的空口设计面向信道编码、波形设计以及多址接入,通信业者正重新设计端到端的通信协议,使其满足跨网络和终端的联合训练、模型共享和分布式推理,从而增强信道感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同理,AI与不同行业的融入,其实都潜在的提供了全新的“领悟”方式。如同对于修行的全新指引方式,AI或许正在助力从业者跳脱出原来的思维定式。
这也意味着每个人工作方法正在发生改变,如何使用AI工具来实现新的“悟道”成为了需要提升自我能力的新课题。如何与AI进行对话、交流,指导它去完成任务,如何训练适合于自己的模型,那个AI世界中的自己,如何在不同终端设备中迁移过渡,或许都将成为新的思考。
太好了,追Ai吧不要追明星,追下科技英雄卫国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