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b730a74f98af3efd9ee8b2695022b7.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群鸽轻盈地散步和翱翔,金色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前游动着洁白的精灵,一只白鸽跃上灯柱,双爪紧握光滑的球面,挺立成一尊傲然的造型,它迟迟没有飞走,似乎在宣誓它们和文字的渊源。那是远古时期一位名叫仓颉的史官,他从观察鸟兽的足迹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了文字,人类的记事完成了从结绳到刻划的跨越,那一刻,“天雨粟,鬼夜哭”,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99fc2e6ea64d8164698f6fbbe799ce.jpg)
仓颉造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6fe23ef57fa01f2c3dbaacabcb3bb2.jpg)
文字公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0f27170451dcf482a3637fabf99d40.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8025854b9b4b23bae6fe215c60aa3a.jpg)
群鸽飞翔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因为记事和交流,开始用符号和图画来表征事件,这些简单的标记构成了文字的雏形。世界的古文字是多源的,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的印章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但这些古文字大都没能传承下来。三千多年前西奈半岛的闪比特人对埃及圣书体进行改造,演化成腓尼基字母,这一路文字最终走向表音的行列。有着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它从符号、图画阶段起就具有以形表意的功能,由于华夏各族强大的文化包容,汉字始终沿着特有的轨道前进,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中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较为定型的“甲骨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eab861a0a2a8dddd4402ed38dde80e.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安阳,得益于殷墟发现的大量甲骨文,这种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许多字今天仍能阅读。甲骨文标志着汉字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了信史时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d35a3a187f473983718a37abae8c8a.jpg)
文字公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1ad1aee05ce4d79e6b27f522eb8138.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a2152113db99341535249a7c137378.jpg)
徽文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0144a5f24d3fa6e342287a2795b6cc.jpg)
宣文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由宣文馆、徽文馆和博文馆组合而成。宣文馆是主体,重点展示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彰显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徽文馆展现历代以文字为载体的创作成果,体现汉字的无限魅力;博文馆解码汉字本体,旨在汉字的普及与推广。三馆空中俯瞰犹如汉字中的合字,寓示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bb80a1d67ce6d215db9d7e2a11640b.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
字法自然
汉字由记事的符号和图画演变而来,在许多新石器遗址的陶器中均可见到各种符纹,洛阳偃师二里头的夏墟陶器中出现了二十多个刻画符号,但因为数量较少,无法形成共识。图画文字是汉字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过程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早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dae4d99183d8334d659285dd97bef5.jpg)
二里头陶器符号
甲骨纪事
商朝早期,已出现在骨头上刻字的现象,郑州商城出土了早商的牛骨刻辞,其内容应该与占卜有关。“一片甲骨惊天下”,刻有文字的殷墟甲骨重现人间,迄今已发现13万片左右,其年代为公元前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商人把一切疑问刻在龟板兽骨上,用火烤后的裂纹来判断所卜之事的吉凶,文字的内容从占卜扩展到记事。殷墟甲骨文字数近4500个,可释字在1500个左右,其造字方式以象形为主,已具有指事、会意等形式,甚至出现形声、假借字,中国造字魅力初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b7dc51d50a7439f4abd44b4123b6c0.jpg)
商 子其射卜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d3cf202c5bcd228b4afbe9acbcffd5.jpg)
商 岁祭卜甲
钟鼎千秋
牧野之战,商周换代,周公吐哺,天命归德,巫卜文化淡出历史舞台。德以秩序为前提,周公制礼作乐,鼎为礼器的代表,钟为乐器的代表,钟鼎由青铜铸就,周人把青铜称作金,那些铸刻在钟鼎上的铭文便是金文。金文以青铜器为载体,其内容多颂扬功绩、记录重大历史事件,金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著名的毛公鼎已铸字497个,这些文字全方位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金文大都不是刻在青铜器上,而是铸模时在内模中加上文字图案,然后脱模形成,这种技法至今仍有未解之处。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起商末,下至秦灭六国,历时八百多年,据统计有3700多字,其中可识别2400多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cd20fc5daa0b290360b28e572ca6fb.jpg)
毛公鼎 摄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eee2bb084426bbd20d712c7559d6e0.jpg)
商 息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d09d43863a1852868e984d8dc34d27.jpg)
西周 贾伯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5e491f23e642de13fa8d5892237830.jpg)
西周 虢姜壶
甲骨文和金文是汉字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字以表形为基础,以表音为主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bdefb1901cc8e05814cb9715c2ddd0.jpg)
春秋 曾子甗
物以载文
春秋战国,文字的载体除了青铜器之外,还大量出现在竹简、丝帛以及陶器、玉器甚至货币上,这些器物携带方便,能够广泛流传。简牍和帛书是纸张发明前最重要的文字载体,它滥觞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式微于魏晋,是中国文字演变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从刀到笔的演变,文字的书体也经历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的全过程。这一阶段的文字以形声字为主体,从秦汉到现代的汉字都处于这个过程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e4a9337712a6933813464d06b01069.jpg)
战国 晋 降亭陶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2438be01a5d695661a5897b2b0ad9b.jpg)
简牍
文字一统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中有一项“书同文”,以周秦系统的篆隶文字取代有着歧异的六国文字,这是文字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文字的统一,使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础条件,以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只能以汉字为载体,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书同文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3dbf3996c98fec23007799a8923cd5.jpg)
泰山石刻 李斯小篆
由隶到楷
隶书起源于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它由篆书演变而来,庄重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西汉时成为官方的标准字体,东汉时达到顶峰。楷书起源于东汉,由隶书演变而来,纸张取代简帛后,文字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晋王羲之等人吸取篆隶所长,使字体方正平直、结构固定,堪称楷模。楷书发展到唐朝,欧体、虞体、柳体、颜体各领风骚,书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bae48b7138c96f3b7e376abbaefd0c.jpg)
居延汉简
说字传义
东汉许慎收集了历代的文字资料,对汉字的构造加以概括和归纳,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六书理论”,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二种是用字法。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字都是依据事物的形态而成,如日、月、牛、马,其意思固定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许多新生事物,原有的字已不能表示所有的意思了,于是要新造文字,其中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一半体现事物的类别,一半表示事物的读音,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90%,因此就有了“秀才识字认半边”的俗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6f7182fcd86314ff63bf98e9085b70.jpg)
象形 会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7a2c53de9f7412be58686715fc10bb.jpg)
形声 假借
印刷技术
纸张的发明和笔墨的广泛使用,使社会各阶层对书籍的用量激增,传统的抄写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生产书籍的技术工艺,这样,印刷术就应运而生了。公元七世纪的隋唐时期,中国产生了雕版印刷,五代两宋,官刻、私刻趋于兴盛,北宋工匠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极大地加速了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推动了汉字的普及和人类的进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d2d7785bd0f14197cee4ba03f22a8e.jpg)
毕升
汉字来到了计算机时代,它和新的载体依然能够紧密结合,这个人类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继续洋溢独特的风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2abeb51578075d07135a5827fb3f08.jpg)
中国文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