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的故宫:出动7万人,历经9个月,清理出25万立方米垃圾

史今独畅 2022-03-12 15:12:07

法国的文学家雨果说:“巴黎圣母院是一曲石头的交响乐。”

法国的民众,可以以肉眼感知到法兰西民族在历史的沧桑中,历经的酸甜苦辣。

按照雨果的说法,存在了六百年的故宫博物院,就是中华文化的提炼和凝聚,游历其中,我们可以从一砖一瓦,一池一木上寻找文化流淌过后的印记。

五千年文化的凝结三言两语难以形容,若是非要动用华丽的文采,杜牧的《阿房宫赋》勉强可以形容几分故宫当年的繁华。

时至今日,故宫已经不再是封建帝王的居所,也不是平民百姓难以靠近的禁地,他成了一所可供全球六十多亿各色人种参观的文物。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随笔者的步伐,走进故宫的前世今生,佛家说世间一切事物的出现是因缘际会的结果。

故宫的出现,也就是封建社会到了晚期,必然会出现的一个产物。

中国的建筑与西方有着截然的不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三个字形容就是:高、尖、直。中国的建筑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对称,精致。

故宫就是古代建筑,高度凝练的成果。

宫殿里的文化底蕴

据历史记载乾清宫前的丹陛石,是浑然一体的整块石头,能工巧匠从山体上小心将其凿下,在冬日通过泼水成冰,利用冰层减小摩擦运送到京畿中轴地。

皇帝办公的地点名曰乾清宫,又名金銮殿。

何谓乾清宫,乾出自于中华民族古老的书籍《易经》,《易》乃先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书写的一本奇书。

用简单的两种符号囊括天地万物,一为阳爻,一为阴爻,两种爻互相组合,三条上下并列为一卦,共有八卦。

因此便有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说,乾卦为至刚至阳之象,由三条阳爻组成,代表天,帝王乃天子,故其居住的地方为乾清宫。

三条阴爻组合为坤卦,坤卦为至柔至顺之象,象征的地,地为母,因此皇后居住的地方的为坤宁宫,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还有一处宫殿名曰交泰殿,天地相交为泰卦。

泰卦为乾居其上,坤居其下。

因此乾清宫在前,坤宁宫在后,寓意着后宫不得干预政治,才能天地交泰,国家祥荣。

若出现了天地颠倒的情况,便为《易经》中的否卦,否卦寓意着灾难和不祥。

何谓不祥,《孙子兵法》说:兵者,不祥之气,不得已而用之。

因此,一个朝代稳定繁华的根基是长期保持和平和安宁。而和平和安宁的基石就是各司其职,不得牝鸡(母鸡)司晨。

紫禁城的后来

这就是中华民族,处处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就是院落的金明池,这个就是皇家园林的消防系统,故宫以木制结构为主,常常发生火灾。

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火灾致使《永乐大典》受到损坏,几册原本化为一团灰烬,可叹可惜。

故宫原名紫禁城也有着深厚的寓意,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他们固执地相信大凡王侯将相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高中科举榜首的状元为文曲星,高中武举榜首的为武曲星,传说天才诗人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

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是不能例外,他们乃紫微星下凡,其次皇帝居住之场所闲杂人等不能轻易靠近,因此宫廷得名紫禁城。

从大明第二任皇帝明成祖朱棣入住,到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灰头土脸地退出,我们可以从中感知到历史发展的某种宿命感,如同读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判词: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目光转向近代,民国的到来终止了封建政权的发展脚步。

中华民族迎来另外一个发展的契机,为彰显民主,紫禁城改名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外开放。

故宫博物院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在1951年正式确立的。

而名字更改之前,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为了彰显新政权新气象,同时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

国家组织了一支多达七万人的清洁队伍,计划对这个历经多重磨难的古都来一次大清洗。

他们的足迹从故宫到大街小巷,各个阶层的人几乎都参与其中,来迎接一个即将到来的新国度。

故宫在饱受磨难的历程中,许多地方早已被侵蚀得遍体鳞伤。

琉璃瓦上硕大的草根倔强地生长着,青石板的夹缝中春风一吹,萌发出一片绿意,大有李白笔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失落和无奈。

工人们向修缮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开始小心地清理,故宫在满在漫长的时间内生出的杂物,同时安排专项人员去修缮各处的损害,这处面积大约为72.3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在一双双的手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沉睡而又苍老的故宫,历经九个月的清洁和修缮,终于迎接来清晨的一抹朝阳,民众们望着崭新的故宫和街道,还有即将竣工的天安门广场,心中充满着无限希望。

什么样的人物最幸福,就是心中有一个伟大的愿景,而自身正处在愿景起点位置。

这就是1949年的中国,如今我们有幸生活在祖辈们奋斗过的土地上,享受他们的劳动带来的繁华安宁。

因此,必须向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在自己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据当时的报刊报道,我们从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米的垃圾,其中有些还是一些明清时期的垃圾,可见当时新中国行政效率之高,人民执行力之到位,到达了一种令全世界都羡慕的契合度。

老舍先生目睹着眼前的变化,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写了一部名为《龙须沟》的话剧。

文学是现实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故宫清理的强度之高,可谓是亘古未有。

我们可以从遗留的图片中,去窥视当年故宫风貌的一角,一幅幅图片都是历史进步的见证。

38 阅读:44125
评论列表
  • 王壮 28
    2022-03-13 20:56

    垃圾!25万立方!估计里面不少好东西!

  • 2022-03-13 05:42

    古董

  • 2022-03-14 18:14

    25万立方米。。 故宫才多大啊

    茂茂i 回复:
    故宫72万平米,外没算护城河,把护城河的挖深2米就超过10万立方,所以25万立方有点夸张,但是不是没可能。
    晋美嘉布 回复:
    ni确信?
  • 八零 10
    2022-03-14 15:12

    我想看垃圾了[呲牙笑]

  • YZW 6
    2022-03-14 23:57

    外城墙被拆了

  • 2022-03-14 18:08

    一个人十平方

  • 2022-03-17 09:57

    紫禁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象征。这座宫殿的建造真的很精致,尤其是在古代,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还能打造出那样气势恢宏的宫殿,非常的佩服。我也曾经去过一次,真的是跟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