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新中国农业发展,绕不开一个标志性的人物,陈永贵,国务院原副总理,也离不开一个地方,大寨,当然现在的大寨和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大寨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当地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农村生活。
陈永贵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在1975年到1980年期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贫农出身,在当时,大寨的自然条件属于非常恶劣的,肥沃的良田很少,陈永贵组织农民改造梯田,当时的梯田建设根本没有什么大型机械设备,基本上都是靠肩挑手抬,一点一点的把农田建设好,把地种好,在艰苦的年代,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大寨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赞扬。
陈永贵的打扮上可以可以看的出,是艰苦朴素的代表,不讲吃,不讲穿,一心一意的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当时他的这个白毛巾的造型已经形成了个人的一种形象符号了。
对于毛主席,陈永贵是无比崇敬的,跟党走,听毛主席的话,是陈永贵一生的信条。
陈永贵在进行民主投票,他的农民打扮很有特色,他也一直保持着农民本色。
感觉陈永贵在大寨,在窑洞前,在田间地头更开心,更自在。
在当时的玉米种植条件下,这么长的玉米棒真的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且颗粒饱满,当时化肥产量也少,很多时候需要粪肥,更是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量。
平时的陈永贵是和蔼可亲的。
对大寨的发展,他也是一直在思考,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开创一片未来。
当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很多国内外的参观学习人员来到大寨,听取陈永贵讲述大寨的发展规划和农业技术。
很多时候,陈永贵喜欢亲力亲为,起到带头作用,也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和村民一起搬石头。
干起农活驾轻就熟,不失农民本色。
研究各项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离不开水源,大寨对水利很重视,尤其是梯田,必须修建各种蓄水池,保证梯田的用水问题。
陈永贵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明星,国家很多地方缺粮,粮食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非常重要,有了粮食,老百姓才不会挨饿,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业,也非常重视先进劳动模范的领导带头作用。
陈永贵接见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群众,鼓励大家科学种田,多开荒地,多产粮食。
那时候,坐在田间地头讲述农业经验的陈永贵是毫无保留的,对很多农民的帮助很大,他们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那一代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拿着镐头的陈永贵就像邻家大叔,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
这是当时农民伯伯们普遍的精神状态。
这些农民太能吃苦了,劳动工具有限,吃的也不好,但是创造了大寨奇迹。
陈永贵视察工作时,和小朋友握手。
受到敬爱的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用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很多将帅,国家领导,不问出身,只要有能力,爱国,爱党,爱人民都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光和热。
现在我国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了,各种食物,食品生产已经可以足够国人食用了,年轻人体会不到当时粮食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也就很难感受到当时全国各地农民对陈永贵有多崇拜。
记得老一辈提起陈永贵的时候,都是非常尊敬的神情,因为那是从农民当上国家领导人的劳模带头人。
这样帽子以前在农村非常普及,棉帽是绿色的,不太冷就不用放下来帽耳朵。
陈永贵从来就没有做大官的打算,他最开始的愿望很简单,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把大寨建设好,多生产粮食上交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
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永贵在一起,陈永贵老实,本分,善良,爱党,爱国,中央很多领导对这样一位劳动模范也是十分赞赏。
周总理当时是负责国家方方面面的工作,对陈永贵的工作也给予了很多指导与建议。
虽然身居高位,但是陈永贵从未以权谋私,也从未为家人亲属谋福利,家人们还和以前一样,甚至比普通老百姓还简朴。
和当时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一起。当时内陆省份的领导干部主抓的工作基本都是农业,因为粮食对保证老百姓的温饱太重要了。
陈永贵1914年生人,从小没读过书,看书写字应该是当上领导以后的事了,但是陈永贵学习能力强,公开场合演讲什么的都没有问题,大实话居多。
大寨的民兵,当时国际环境对我们非常不友好,我国差不多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乡村,工厂,国营企业都有民兵,也都配发了武器,多数是步枪,也有配置机枪的,并经常进行一些军事训练,很多农村的青年男女都成了民兵骨干,这些武装力量对敌对国家也是一种强大的震慑。
陈永贵在党中央也受到了了朱德委员长和周总理的关怀与帮助,朱老总和周总理对陈永贵的工作成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华国锋主席视察大寨,陈永贵陪同视察,华主席和陈永贵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华主席在大寨和群众们亲切交谈。
叶剑英元帅在大寨视察,去玉米地里面看了玉米的颗粒饱满,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就这样的玉米穗,即使到了今天,化肥,农药,种子都非常先进的条件下,也是值得羡慕的。种地的农民都懂,粮食亩产量高了,那解决很多人的吃饱饭问题。
陈永贵和叶剑英元帅关系也很好,手挽着叶帅的胳膊汇报工作。
周总理在大寨视察工作,陈永贵在陪同,不改农民本色,依然一身标准的农民装扮。
陈永贵是那个时代广大中国农民的标志性人物,也是战天斗地劳模们的代表,大寨这样的范本,让全国农民最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即使条件再艰苦,困难再大,只要有人,有了积极进取的劳动人民,是能够创造农业奇迹的,论自然条件,大寨基本上算最差的,1963年还遭遇大洪水,陈永贵依然带领农民克服千难万险,夺取了当年的粮食丰收,没有等靠要。这样的基层干部正是当时国家最需要的。
大寨的发展之路,给当时的党中央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就是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自力更生,努力拼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搞出成绩。
陈永贵文化水平有限,但是演讲水平很高,说的都是老百姓容易懂,好理解的俗话,大实话,让群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就不能当干部”。这样的讲话内容,老百姓一听就明白,就是基层领导要吃苦在前,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这些大实话,即使现在对解决农村问题也很有用,无论什么时候,基层党组织都要起到带头作用,现在老百姓想发家致富,我觉得基层党组织也是责无旁贷。
周总理是国家核心领导人,对陈永贵的工作帮助很大,遇到无法理解的政策和制度,陈永贵也会请教周总理,陈永贵认为自己不适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周总理也是耐心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对周总理,陈永贵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情。在中央的工作也离不开周总理的支持与鼓励。
陈永贵是严格自律的领导干部,辞去副总理职务后,本来还可以住在原来的大房子,中央也是同意的,但是陈永贵坚决要搬到小一点住处,让自己的秘书找到国管局,最终换了木樨地22号楼一套部长级住宅,日常伙食也是非常节俭,延续了老家农村的生活习惯,陈永贵的秘书焦焕成后来也官至正部级,在陈永贵身边工作期间,也受到了陈永贵艰苦朴素作风的熏陶,从这点上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在住到木樨地以后,国家依然给陈永贵配备了轿车,警卫,炊事员,但是农民出身的陈永贵不习惯被人伺候,让自己的夫人做饭,不搞特殊化是陈永贵一贯的作风,不占公家便宜也是他一生的信条,损公肥私的事情一旦被陈永贵知道了,坚决不准的,这样退休在北京的日子他也闲不住,还想发挥余热,就去了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他一辈子喜欢和农业打交道的原副总理。
1986年,陈永贵因病永远的离开了,病重期间,党和国家很多领导还有大寨的乡亲们,东郊农场的好友都来看望过陈永贵。
陈永贵的遗体告别仪式,来了一位和他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老人,一辆高级轿车来到八宝山告别室外面,下来了一位穿着风衣,戴着变色眼镜的老人,周围的群众立马认出来了,那是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华国锋在陈永贵遗体前三鞠躬,又站了许久,留下了眼泪,送别昔日老友。
陈永贵的骨灰撒在了大寨的土地上,是魂归故里,现在大寨山好,水好,空气好,老百姓生活过得好,离不开陈永贵和他们那一代人的努力拼搏。有机会可以去大寨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