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讲究孝道,孝也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孝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对长辈表示尊敬的规矩礼仪,特别是在古代,关于孝道的规矩礼仪非常之严格。这一点从一个词汇中就能看到端倪,这一词即忤逆。顾名思义,这一词汇代表的是冒犯、违抗,但更多的时候,它表达的是对父母不孝顺、叛逆的意思。
更为严重的是,旧社会的官府会将忤逆作为第一重罪来量刑,可见孝之严格。除此之外,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古代社会也有相应规范,例如弟子规中就提到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重孝的传统下,在晚辈对长辈的尊称方面也有许多规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
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将父亲称之为爸爸,而古代人们却大多称之为爹爹,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以对父亲的尊称为例,来谈一谈代表父亲的称呼“爹”和“爸”都有什么区别,这两个字本身代表的意思,以及从古至今,各个因素对父亲称谓的影响。
古今差异
在上古时期,别提是“爹”和“爸”两个称谓,甚至连父亲这一词都还未出现,当时人们称自己的父亲为“父”、“公”、“翁”,而到了魏晋时期大家才将父亲两字组合起来使用,但这一词并不常用。因为相较于“阿父”“阿翁”这种带有亲昵意味的称呼,“父亲”的称呼就尊敬有余而亲近不足,所以直至现在,这一词也通常用在书面语中,而非日常使用。
而到了东汉时期,“爷”的称呼兴起,这一称呼在当时可不是指自己的祖父,而是指自己的父亲,当时人们称父亲为“阿爷”或“阿耶”,这一点在木兰辞中就有所体现,例如:“阿耶无大儿”、“爷娘闻女来”。
至于在我们印象里古代最常见的“爹”起源于三国,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在北方地区被使用。等到宋朝时期这一称呼在全国扩散开,成为当时对父亲的通用称呼。
从那以后,“爹”这一称谓盛行,并逐渐成为古代对父亲的统一称谓。现代使用的“爸”这个称谓其实诞生时间并不晚,它几乎与“爹”同期诞生,但它的被使用频率与“爹”相比天差地别。这一称呼只在极少数地区作为口头语使用,这种状况在近代社会才发生改变。
中国近代发生了新文化运动,“爸”这一词才进入了大众的眼帘,并成为了今后对父亲的主流称呼。清朝时,满人入主中原,作为少数民族的他们也带来了新的称谓“阿玛”,不过这一称呼受限于民族文化应用并不广泛。对父亲的称呼除了受到朝代变迁影响外也受到地域影响。
地域差别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利,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在不同的方言体系下,对父亲的称呼也有所差异。
例如在香港,人们会称父亲为“老豆”。刚一听到这个称谓,人们往往不解其意,事实上它起源于一个典故,“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培养五个儿子成才的父亲被亲切的称为“老窦”,后来民间也用其谐音称父亲为“老豆”。
另一个父亲称呼特别的地方是福州,这里会称父亲为“依巴”,这一称呼与中原大地的主流称呼大相径庭。这一称呼与福州和藏族的历史渊源有关,当地的语言与藏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汉藏语。福州话也就成为了闽语的分支。在这种情况下,“依巴”一词与“爹”等称谓产生了不同之处,“依巴”并不单单指父亲,还泛指叔伯一辈的人以及男性长辈。
相较于以上两种称呼,四川地区对父亲的称呼更加粗犷,他们称父亲为“老汉”,例如在四川作家巴金先生就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等你老汉儿回来”这一句子。其实从“老汉”本身用法来看,它往往作为年老男人的自称,只是四川某些地区诙谐亲切的称父亲为“老汉”,是一种爱称,表达的是一种血缘认同。
“爸”和“爹”在语义上的差异
“爸”这个字属于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即“父”和“巴”。其中“父”代表了这一个字和父亲有关,而“巴”有前倾、靠近的意思,在造“爸”这个字中取的是挨着这一引申义。
因此这个字在诞生时所表达的意思是子女们黏着、挨着父亲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亲密关系,后来才被当做称呼父亲的口语使用。而在明代的文字著作中,我们也能看到,首先将爸爸两字连用应该是异族人的用法,当时他们称父亲为巴巴,与本身的“爸”联系在一起就演变为我们现在的用法。
“爹”这个字属于形声字,由“父”和“多”组成,从造字法来看这一字必然与父亲有关,而其中的多则是指子女众多,这一字一般是指有三个以上子女的父亲,从中自然能看出古人在此字中寄托的美好祝愿,有些时候,这一字还可以指有很多晚辈的长者,这无疑是古代多子多福观念的体现。
从这二字的起源、词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两者意义有很大部分重合,只是侧重有所不同。“爸”强调的是父亲与子女的亲密无间,强调感情亲密。而“爹”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观念,在那个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幼儿很容易夭折,所以每一个男性都希望有更多的子女将血缘传递下去。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字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顺应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观念而使用。
在如今这个讲究人情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推崇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和睦,所以感情色彩更浓厚的“爸”就成为了大众的选择。无论如何,虽然时代不同,称呼也有所不同,但父爱都是一样的伟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