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孙嘉淦三朝元老,告老还乡时箱子装满石头,乾隆:全换成黄金

世图看历史 2023-06-10 20:30:03

20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座明朝的大臣墓葬被发现。经过一番考古挖掘后,墓葬中一共出土了107件金器。一开始考古学家以为这座墓葬的主人必定是家财万贯之人,但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考证得出的结论让人很意外:此墓的主人居然是明朝万历年间有名的清官王士琦。

清官的墓葬之中被挖出大量的黄金,你是不是会感到很疑惑:

这是真的清官吗?

是不是徒有虚名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王士琦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清官,在万历年间,明朝发生了“三大征”:出征西北、出征西南以及出征朝鲜。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大臣丰臣秀向朝鲜出兵。万历帝下旨出征朝鲜,当时有一个叫王士琦的山东参政跟随出征的队伍一起远赴朝鲜。

因王士琦曾先后派到南京、福建、四川等地任职,在沿海任职的时候积累了抗倭的经验,还曾得到万历帝的嘉奖。所以王士琦的加入,让第三次出征失败的局面得以扭转。

此战后王士琦得到朝廷继续重用,但是在山西任上的时候病逝。

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落叶归根”,王士琦也不例外。王士琦是浙江临海人,所以死后便葬在了浙江临海。但是因为王士琦一生清廉,并没有什么积蓄,以至于死后安葬的时候只是裹着草席入葬。

《临海县志》记载:“殁之日,帑无长物,旅榇萧然。”

临海人几乎都知道王士琦是一个大清官,也很清楚他的作为,以王士琦为荣。所以王士琦的事迹一直在民间流传下来,没想到几年以后王士琦的事迹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于是皇帝便下旨要重新厚葬王士琦,在王士琦的墓中陪葬了大量的金器。

如此便可以解释:为什么王士琦一介清官,连棺材都买不起,其墓葬中却出土了大量的金器

无独有偶,清朝也有一个清官叫孙嘉淦。因为一生为官清廉,为了充当门面便在箱子里装满了石头,乾隆皇帝得知后,将石头全都换成了真金白银,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雍正:我很佩服他的胆量

孙嘉淦是山西兴县人,家中条件不好;不过幸运的是孙嘉淦的父亲是一位禀生(秀才中成绩最好的),能够按时拿到朝廷给的钱,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的,但孙父还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此若是能考取功名,必定会有一个好前程。

所以孙嘉淦从小便入了私塾读书,深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在读书上非常用功;再加上孙嘉淦确实有读书的天赋,所以私塾的教书先生都说孙嘉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1713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榜上有名,考中进士。自此以后孙嘉淦算是正式进入仕途,入了翰林院担任检讨一职。

9年后千古一帝康熙帝病逝,雍正帝即位称帝。

其实在康熙一朝,孙嘉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并没有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到了雍正一朝,孙嘉淦才算是正式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

了解雍正的人应该知道雍正通过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过五关斩六将才登上了皇位。只不过雍正登基并不意味着九王夺嫡之争的结束,与雍正为敌的几位弟弟,尤其是八弟允禩与九弟允塘等人,还是虎视眈眈地盯着雍正的皇位。

所以在雍正初期,朝局并不稳,雍正也是喜怒无常的性格,很多的大臣都不敢轻易地提什么建议。但是孙嘉淦不同,直接给雍正上了一封奏折:“请皇上能亲近自己的兄弟们,停止纳捐,不要再对西北用兵了。”

“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其实孙嘉淦的奏折有很明显的含沙射影的意思,毕竟那时候雍正为了坐稳皇位,处处针对八弟允禩、九弟允塘以及十四弟胤禵等人。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雍正帝的最痛恨的人,孙嘉淦此举无疑是自寻死路。

果然雍正帝非常生气,便直接狠狠斥责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当时恰好雍正身边的重臣朱轼在,便对雍正说:“孙嘉淦确实很狂妄过分,不过我很是佩服他过人的胆量。”

雍正仔细想了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对朱轼说:“我也很佩服他的胆量。”

随即雍正便召见了这个狂妄的小官孙嘉淦,孙嘉淦也算是“因祸得福”,入了雍正的眼,被擢升为从四品国子监司业。

孙嘉淦这人太憨,但他不爱钱

雍正四年,孙嘉淦被提拔为从三品国子监祭酒。

两年后,被擢升为正三品顺天府尹。

顺天府尹任职期间候,孙嘉淦父亲病逝不得不回乡丁忧三年;只不过三年期限未到,孙嘉淦便被雍正召回了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一职,并且兼任顺天府尹与国子监祭酒等职。

古代向来看中孝道,官员的父母去世需要丁忧三年的时间;若是没有什么特殊或者很着急的情况,是不会被提前召回的;若是提前召回的话,被称之为“夺情”。

孙嘉淦尚未丁忧期满便被叫回了京城,可见雍正还是很需要他这样的廉洁奉公的实干家的。

国子监祭酒主管的是教育,有一天孙嘉淦带着几位新来的教习去见雍正,让雍正来决定这些教习的去留。雍正对教习宋镐以及方从仁很不满,觉得这两个人不能通过实习期;但是孙嘉淦则认为此二人做的还是不错的。

如此跟雍正唱反调,估计整个大清都找不出几个人来;

雍正很生气便责问孙嘉淦,孙嘉淦见雍正生气了,便说道:“圣上您说的对,他们确实不称职”。雍正更加生气了,觉得孙嘉淦是在耍自己,将孙嘉淦训斥一顿,给孙嘉淦安了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其实“欺君罔上”的罪名可大可小,需要看雍正的心情来定罪。

若是雍正真的计较的话,孙嘉淦会被问斩。

但是雍正对大臣们:“孙嘉淦这个人太过憨厚,不过他并不爱钱。”

所以对孙嘉淦从轻发落,让他去户部银库任职。

当时负责户部的是雍正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没错,就是那个《甄嬛传》中被雍正下毒堵死了的果亲王允礼。真实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并没有觊觎雍正的妃嫔,而且是雍正除了十三弟允祥外,最倚重的一位皇弟。

允礼前往户部亲自去看孙嘉淦,发现孙嘉淦在户部仍旧心如止水、踏实工作,并且将所有的账目管理的丝毫不差。所以便告诉了雍正帝,雍正帝对孙嘉淦很满意,便决定重新启用孙嘉淦,雍正十年调任刑部侍郎一职,没过多久又兼任礼部侍郎。

孙嘉淦擢升的速度虽算不得飞快,但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有很多金榜题名的进士可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翰林院任职,得不到皇帝的赏识。

心系百姓

1735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皇四子弘历登基称帝。

乾隆登基后,孙嘉淦还是在在吏部尚书任上,不过兼任了督察院左都御史一职。孙嘉淦给乾隆上了一道奏疏《三习一弊》,被称为清代“奏议第一”,乾隆看到孙嘉淦的奏疏,对其大加赞赏,孙嘉淦凭此奏疏被擢升为刑部尚书,从一品官职。

三年后,孙嘉淦被调任直隶总督一职。直隶总督一职是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孙嘉淦能任封疆大吏,可以看得出乾隆对他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重视的臣子,乾隆未必能看得上;但孙嘉淦却是一个例外,照样得到了新帝乾隆的重用。能够得到两朝皇帝重用,可见孙嘉淦必定是一个干吏。

在任职直隶总督之时,孙嘉淦发现很多的囚犯是平民百姓,而且这些下狱的老百姓的罪名只有一个字“酒”。孙嘉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身边的人,才得知这个“酒”字罪名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满清入关以来,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担心老百姓的粮食不够吃的,所以便明令禁止:民进不允许私下里酿酒。酒虽然不能跟油盐酱醋茶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但也算是老百姓挺需要的一样东西。若是买官府的酒,价格必定不便宜。

老百姓买不起酒,但是呢有需要喝酒,便便私下里酿酒,因此有很多老百姓被抓了起来。

孙嘉淦得知这件事情后,便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告诉乾隆:其实酿酒只需要高粱、谷糠、谷皮等这些东西,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粮食,反而会有利于改善民生,刺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乾隆皇帝觉得孙嘉淦的话很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意见。

孙嘉淦此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能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乾隆将孙嘉淦的一箱子石头换成了真金白银

乾隆五年,孙嘉淦同高斌(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一起治理永定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孙嘉淦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便向乾隆请求退休,照准。

孙嘉淦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在告老还乡时,心里想着自己一辈子为官清廉,也没有攒下深刻积蓄,如今告老还乡,也算是荣归故里。若是身无长物便回乡了,乡里人会不会嘲笑自己?

为了不给朝廷丢脸,也不让自己丢脸,孙嘉淦便让奴仆买了十几口大箱子,然后在箱子里装了石头。就这样带着十几箱的“宝贝”回乡,但是没想到有人告诉乾隆皇帝:孙嘉淦回乡的时候带了很多的金银财宝。

乾隆便下旨让人将孙嘉淦一行人全都拦了下来,结果一检查,箱子里全是石头。

乾隆皇帝见孙嘉淦如此清廉,心中颇为感动,便让人将箱子里的石头全都搬了出来,换成了真金白银。如此,孙嘉淦也算是真正的“荣归故里”了。

不过两年后,孙嘉淦再次回到京城,得以入职上书房。

到了1752年,也就是乾隆十七年,孙嘉淦任从一品协办大学士(正一品大学士的副职)兼吏部尚书。次年,孙嘉淦病逝,乾隆下旨赐号“文正”。

结语

《楚辞·招魂》中这样一句诗词“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我想孙嘉淦应该是这句话诗词很好的践行者。也担得起雍正皇帝对他的评价: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如此清廉而且一心为百姓的实干家,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最需要的。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