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激荡,高等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战略部署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构,从新高考改革的纵深推进到“匠心精神+艺术素养”育人特色的创新实践,西京学院党政以“1号文件”为统领,系统擘画未来五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蓝图。这场改革不仅是教育形态的迭代升级,更是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和治理体系的全方位重构,其核心在于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教育改革首先要聚焦“育人”的使命,面对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需求的深刻变革,西京学院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西京学院工业网络与数字化驱动一体化创新平台全面启动
省级科研平台——现代果业数智化工程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督导孙亚娟副教授开展了《经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
在育人实践中,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一线应用人才”作为育人靶心,既注重锤炼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数智技能,更使"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育人特色升华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特质。通过“大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北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时代基因植入课堂,使人才培养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对标产业前沿。这种价值引领,让人才培养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紧密相连。
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突破思维定式,实现认知升维。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场景的当下,西京学院提出“三个提升”的改革逻辑。
认知升维重构师生关系。当AI成为教学伙伴而非简单工具时,教师的角色正从“知识权威”转向“成长教练”。这要求教师聚焦“四讲”——讲透认知盲点、讲清思维断点、讲明实践堵点、讲破技术局限,将课堂转化为“批判性思维训练场”和“创新能力孵化器”。通过精研学情、创新教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让教学既有理论深度,更具情感温度。
师生代表进行交流探讨
三维协同提升新质教育力。面对AI时代的挑战,西京学院着力构建“三维能力矩阵”:教师需掌握混合式教学、跨学科知识整合等新技能;学生需锤炼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管理者则要提高服务教学的学习力、AI应用力、沟通力、协调力、纠偏力、高效性和准确性。这种能力重构,本质上是对“新质教育力”的系统锻造。
副校长王正斌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
教师了解学生学情
提质增效强化过程管控。从课堂教学到毕业论文,从实验实训到学科竞赛,学校明确“四抓四杜绝”原则:抓过程投入、杜绝形式主义,抓实质成效、杜绝数据注水,抓持续改进、杜绝虎头蛇尾,抓责任落实、杜绝敷衍塞责。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正是夯实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育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西京学院创新提出“三维聚力”方法论。
纵向贯通校院两级治理。学校层面强化“战略规划、资源统筹、质量监控”的宏观引领,学院层面夯实“计划执行、过程管理、问题解决、考核评价”的微观落地,通过“管”“理”分离又协同的机制设计,既保障改革方向不偏,又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教务部门推行的“三心服务”(热心、精心、耐心),正是这种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横向融合教育教学要素。打破传统条块分割,构建“大教务”协同机制:学工系统深度参与学风建设,产教融合贯穿培养全程,招生就业与校友工作形成育人闭环。特别是“新明组合”“清明组合”等创新实践,证明当管理力量形成合力时,就能产生教风学风质变的“化学反应”。
商学院召开“双师协同促学风”经验交流会
青教赛视频观摩
系统激活教师队伍动能。教学需要知识积累,需要方法呈现,更需要热爱和激情。通过制度设计和激励引导,让教师的注意力聚集到教学上,在教学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学,从而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专业成长。这种“教学学术化、学术教学化”的导向,正在重塑教师的价值追求与发展路径。
教育改革需要战略定力,西京学院在疾风骤雨的变革中始终保持清醒认知。
注重改革实效戒虚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真改实改”,课程体系重构遵循“加减法则”:加数智技术、产业前沿类课程,减脱离培养定位的内容;增实践教学比重,压注水冗余环节。这种务实作风,使“匠心精神”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
校长任芳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委书记李邦邦主持西京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构建学习型组织生态。通过“集中大学习”机制推动理念更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前沿;既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更总结基层教学创新实践。这种“顶天立地”的学习策略,为改革提供了持续的思想动能。
教育改革的征程从无坦途,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只要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一定能闯出一条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新路。当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每项制度都成为创新生态的催化剂,每门课程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我们必将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强国的壮阔画卷中书写属于西京学院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