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穷人别乱拍!看央视《陌上又花开》,才知假穷人有多离谱

不似少溓游 2025-02-20 11:13:07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最近几年来,扎堆播放的年代剧似乎渐渐成了国产影视剧的“收视密码”。

像是2月16日在央八开播的《陌上又花开》,没播几集收视率就破了2。

不过尽管热度居高不下,但观众对这部戏的评价却有些褒贬不一。

很多观众觉得,《陌上又花开》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假”得不接地气。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看看这部戏到底“假”在哪些地方?

假穷人

《陌上又花开》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穷山沟里。

讲述的是村政府和老百姓们为了给家乡寻求新发展。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修筑成连通外界的公路的故事。

穷困村庄里的老百姓靠自强不息改变现状的设定。

在年代剧里虽然略显俗套,但的确永远也不会过时。

可是观众仔仔细细看了前几集,却根本得不到代入感。

因为剧中的角色虽然嘴上喊穷,可是从形象到道具,硬是看不出一丝“穷味”。

先看剧中女一号马春秀,这个角色由号称“年代剧专业户”的马藜饰演。

算上之前同样在央视上映的《故乡的泥土》、《远方的山楂树》等作品。

这已经是马藜第五次主演年代剧。

轻车熟路的她,这次却被妆造拉了后腿。

清透的底妆、时尚的一字眉,再加上一层把毛孔都磨没了的美白滤镜。

穿的衣服也是大方鲜艳,没有一点土气。

怎么看也不像生活在将近半个世纪前的农村女人。

除了女主之外,其他几个出镜较多的女配角也有类似的问题。

让观众一时间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年代剧,还是乡村版《青春有你》。

布景的问题就更大了,剧中的房子虽然刻意做旧了,但一些小道具却在细节上完全失真。

比如房顶上悬挂着的红灯笼,个个精致的仿佛工艺品。

桌子好像刚出厂一样一尘不染反着光,暖水瓶也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更别提还有镶着金边的精致茶杯……

看到这里,观众才明白过来。

这拍的不是真穷人,而是把都市剧里“住着别墅送外卖”的“精致穷”那一套用在年代剧里了。

难怪会让大家觉得太出戏。

那么“真穷人”又该拍成什么样?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优秀年代剧作品里,早已经打好了样。

像是前两年在央一播出的《父辈的荣耀》里,郭涛扮演的顾长山的一身造型。

破旧到满是油污的军大衣、皱巴巴的毛衣领口、炸了毛的雷锋帽,再加上沧桑暗沉的肤色。

往那一站不用说台词。

观众也知道这是个被生活打磨了无数遍的穷老百姓。

还有去年上映的《小巷人家》里。

女人们穿着土里土气又花里胡哨的套头毛衣,扎着凌乱的泡面头。

房间窗子上贴着双喜字,房子外面长着自己种的蛇瓜。

这种场面才更贴近观众记忆里七八十年代的样子。

假劳动

除了不接地气的“精致穷”之外。

《陌上又花开》在观众眼里还有个假得不行的地方就是劳动场面的刻画。

既然这部剧是围绕着给村子修路展开的,自然免不了要拍大量的施工干活的戏份。

剧情一开始,马春秀便带着她的“铁姑娘突击队”到了施工现场,轮着锤子就开始开山凿路。

可不知道是不是剧组提供的道具锤子太没分量,姑娘们都是轻轻松松就把锤子拎了起来。

大开大合的就往山体上砸了下去,连个吃力的表情都演不出来。

更有甚者还把一只脚蹬在大石头上,另一只脚踩在地上抡大锤。

即便没干过这种累活,稍微有点常识应该也能想到。

用这种姿势抡重物,自己肯定会因为重心不稳摔个四仰八叉。

可这群看着娇弱的姑娘,却个个都“战胜了地心引力”。

仿佛大力士一样轻描淡写的指哪砸哪,不禁让人感慨这也拍得太浮夸了。

为了让演员看起来有点干活的样子,她们脸上都抹了不少灰,黑一道白一道的。

可这又是一种自作聪明的安排,因为干活是用手不是用脸。

即便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的建筑工人,脸也只会变得粗糙,而不是满脸都脏兮兮的。

与角色们的脸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干干净净的白手套、整整齐齐的工作服、精致的喇叭裤……

该脏的地方反而是一尘不染。

大概只有从没干过活的人才会拍出这么悬浮的桥段。

集体劳动场景拍的真实接地气的影视剧其实同样早有先例。

像是几年前在央八上映的《花开时节》便写实的描绘过一群女工在新疆采摘棉花的故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采棉花应该是件挺惬意的工作,起码比开山修路要轻松。

然而创作团队在远赴当地,对采棉女工采访后才知道其中的艰难。

新疆棉花的采摘月份一般是在九月,正是太阳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

女工们不但要忍受着毒辣的日头,还要长时间弯腰甚至跪着劳动。

摘棉花的过程中,她们的手指会被刺破、腰和膝盖会痛的难以忍受……

但为了生计,也为了不辜负一年一度丰收的时节。

这群女工还是会彼此鼓励打气,一起坚持到最后。

导演将这个辛苦而感人的劳动过程在《花开时节》里做了真实的还原。

《工人日报》曾以“感受劳动之美”的标题对剧中场景盛赞。

这种刻画又并非单纯的描摹劳动的辛苦,更让人震撼和难忘的。

则是女主角大妮那句“采棉花得跪着摘,我腿跪着,但我人没跪着”,这才是劳动的精神与意义。

两相对比之下。

《花开时节》里跪着摘棉花的女工人。

还有《陌上又花开》里把脚踩在山体上像超人一样抡锤子的“铁姑娘突击队”。

到底谁真正拍出了年代背景下劳动者的美,想必已经不言而喻了。

结语

年代剧最打动人的地方,正在于真实。

唯有真实还原的场景、人设,乃至于离合悲欢,才能让观众感悟到岁月变迁带来的震撼。

倘若只披着“年代剧”的外衣,拍出来的却都是青春偶像剧般矫揉造作的桥段。

那么观众一定是不会买账的。

0 阅读:1

不似少溓游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