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孩子:空杯才能装进去水

梦与废墟 2023-10-12 23:24:48

有一句禅语说:“人生如茶,空杯以对。”,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不断成长与转变。在成事之人的字典里,隐藏着“空杯”的智慧。正如人生如同一杯茶,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若想品尝新茶,就必须先倒掉旧茶。

人的成长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清空、重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空自己的杯子,以便接纳新的思想和体验。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成长,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永远不要沉迷于过去,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往直前。当我们把“归零”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坚持,一种始终要践行的理念时,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全面的超越。

人生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源于我们自身的认知升级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如果我们无法察觉到自己身上的思维陋习,那么我们将无法取得进步。

曾经有一位博学之士,他自认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总是目中无人。一日,他听说山寺中住着一位禅师,学识渊博,备受世人尊敬。他心有不甘,决定前去山寺刁难这位禅师。他来到山寺,禅师待他如贵宾,请他进入禅房,并拿起茶壶为他斟茶。茶杯早已注满,禅师却还在倾注,热茶溢出杯沿,流满了桌面。他急呼:“满了,满了!”然而,禅师并未停手,任凭茶水泼洒一地,茶杯却再也无法滴入一滴水。

他默然领受这一幕,良久才恍然大悟,羞愧地下拜告辞。他究竟领悟了什么呢?为何会感到羞愧?原来,禅师无声地传达了一个道理:“水满则溢”。一个人若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便会像那只满溢的茶杯,再也无法汲取新的智慧。

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源头所在!它所诠释的是,一切事物的开端源自于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若渴望着汲取更多的学识与智慧,就需要将自己视为一个“空着的杯子”,而并非沉湎于自大与自满。

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这正如那句古话所言:“杯满则溢,月盈则缺”。人生的旅途,如能随时随地清空自我,勇敢地接受任何挫折与失败,便能再次扬帆起航,绽放出属于你的精彩篇章。

美国作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某年,一名博士加入了一家研究所。一日,工作结束后,他闲逛至单位附近的小池塘边,正巧碰上两位所长在钓鱼。他轻轻点头致意,却并未言语。十几分钟过去,正所长放下鱼竿,懒洋洋地“飞”到了对面上厕所。这位博士惊讶万分,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上飞”?这可是池塘啊!怎么会有这种绝技?

没一会儿,副所长也起身“飞”过水面去上厕所。博士差点没晕倒:难道这研究所里藏着这么多武林高手?受到两位所长的影响,博士也感到了身体的呼唤。他环顾四周,池塘两边都是围墙,去对面上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回单位又有点远。怎么办?他心中想,自己是个博士,既然两位学历不如自己的所长能飞过去,自己也一定能行于。是,他果断地起身往水里跨。结果,“扑通”一声,博士沉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立刻将他拉上来,询问他为什么要跳水。博士尴尬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听到他的话,两位所长愣住,然后相视一笑:“你刚来,难怪你不知道。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淹没在了水面以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自然能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或问题时,我们应该虚心求教只。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才能丰富知识,增强本领;自以为是只会让自己显得渺小。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不断塑造自己、提升自己的历程,圣人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不用说处于求知道路上的孩子们。因此,父母应当鼓励并引导孩子勇于发问,不以提问为耻,关键在于突破那第一次,一旦过了那关,日后便能更加自如地发问。对于孩子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别人的智慧,它比金钱更宝贵,比美貌更具魅力。

空杯心态,是一种如冬日雪莲般纯净无瑕、敞开心扉接纳万物的存在哲学。在学习的殿堂里,保持空杯心态将带来无比的益处,以下细数其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学习新知与技能,犹如登山者攀登险峰,若是心态封闭,只会使步伐沉重而低效。而保持空杯心态,则如同登山者全面观察、谨慎行动,对于每一级台阶都重新认知,从而能够如鹰击长空,迅速而深入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其次,空杯心态是拓宽视野、破除思维定式的法宝。若我们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视界狭窄,思维僵化。若我们能以空杯心态去聆听、去观察、去思考,就如同一扇窗户被打开,新鲜的空气流通进来,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为广阔,思维模式也会因之改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新事物。最后,保持空杯心态是激发创新力、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当我们虚心接受新的观念和经验,将它们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相融合,才能摩擦出创新的火花,产生独一无二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如同古人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心怀空杯,才能容纳万千,从而产生无尽的创新与创意。

一个人要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应对环境的各种变化,就必须丢掉原有的包袱,为成长留出时间和空间。

要让孩子明白,“不耻下问”绝不是丢脸的事,而是高尚品格的体现,是人生的大智慧。真正的聪明人,绝不会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过去的英勇。他们不吹嘘过去的成就,而是不断清空自我,保持谦虚的态度和永远前行的决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人有资格懈怠,特别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毕海洋著,《教育的本质》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