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月份到今年5月份,从看窗外飘雪到临窗听雨,历时145个多小时,我终于把这五百万字的长篇大作读完了,这是我第一次耗费这么长时间来看一本书,从对两万多页的惊恐到怎么还剩这么点了,心态发生了改变,读这本书是真真实实地磨砺了我的性子,热血澎湃一处接着一处,想要一口气读完,发现根本做不到,因为它太长了,长到你直至心情平复还是情节跌宕,一点也没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为自己感到骄傲,真的就耐心把它读完了,这本书对我可太有影响了,我预感我会写很多东西。
这本书是历史小说,作者在保证了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也增添了适当地推理和想象,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的字字句句,尤其是对日出和日落的描绘,每一处都让人浮想连篇。除此之外,作者还穿插了许多名家大作在里边:墨子、韩非、孔子,每一处的穿插我认为都恰到好处(也可能是我读的少,没有对比),在穿插之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样貌便有了形状,犹如活了一般,还有通过这些引用,我也加了几本我感兴趣的书,如《商君书》、《墨子》、《韩非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书荒和不知读什么的问题。每一本书都有其观点和价值,本书通过对秦历史的梳理,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我读完就开始怀疑我中学学的历史,为什么与我认知中的秦历史不一样,真的改变了我对秦、赢政、儒家的看法,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战国时代的风土人情,可以体会那些游学士子的坦荡赤诚,世可以一睹名相名将的风采,当然也会从历史的进程中有所感语。
可以这么说,从弱小的秦国到秦帝国,我看到了因弱而险些分国,因排斥而无可奈何,因昏庸而二世灭国,前边有多爽后边就有多悲叹,实在是太可惜了,秦帝国二世而亡真的太遗憾了,后边我骂李斯、赵高都骂累了,累到我有点同情和体会他们了,这种遗憾就好比与初恋分开,既无奈又可惜,不过我们作为后人来说,重要地是认清历史 ,从历史的经验中有所收获,尽量让历史少重蹈覆辙,我想这才是历史的意义,我们不应沉浸在历史的对错之中,对也好,错也罢,我们改变不了历史,我们只是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创造历史,至于对错不也是有后人评说的吗?
说完整体,我必须必须说说我喜欢的几个人物,首先,第一个必须是商鞅,白玉冠、一身素衣、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法家学士,商鞅以鲁国一个小国出身的游学士子,以卫鞅进入我的眼帘,一开始我也不知卫鞅是谁,但他因孝公招贤令入秦,以他绝对超前眼光和思想深深吸引了我,直到徙木立信,我带着我好奇去查了卫鞅,一查便让我不可思议,没想到这个吸引我的法家士子竟然就是商鞅,更令我不可思议的是商鞅变法竟是如此的深刻超凡,在读完商鞅的全部故事情节之后,我开始由衷地敬佩这位在历史书中仅有“鞅商变法”这四个字的人物,这也是我第一次对我学的历史有了疑感,明明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在我的认知中关于他却仅有那简简单单的几个成语,正因为这种历史的空白感和对商鞅的无知感让我对这个“法圣”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商鞅变法法无疑是秦由弱变强的关键,正因这次变法对秦国从上到下的改变才奠定了秦一统六国的基础,商鞅真的是大才,千古难见,可惜孝公一死,商鞅少了支持,被新君惠文王给车裂了,明明他可以活下去,明明他可以与爱人长厢斯守,但他为了秦国的社稷,为了变法能长久延续,他用生命去捍卫了这场变法,当真做到了“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回首商鞅的一生,先是魏国的书吏,与白雪相识相爱,弃爱远赴秦,君臣联合变法,权兼将相收复河西,为新王立威,献出生命,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我竟然在此刻才知道,我也深刻地明自,原来简单的几个字的罗列下竟折叠了这样动人心魄的历史,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厚度。
第二个人物我想说的是白起,从小小的百什长,一步一步晋级,更是临危受命,一战成名,自白起领兵,大小战仗无一败绩,统军领兵更是深有章法,每每有战场情节,白超对战场的部署,对战事突变的应对能力和每一战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出发的思考都让我心驰神往,当真是真英雄,我曾幻想我是他百人团中的一员,随他冲锋陷阵,听他讲战场谋略,与他开怀畅饮,战神白起,无愧此等荣号,百万大军对战,最终坑杀四十万赵军,虽遭人唾骂但他也是为国为图大计,此等胸襟非大英雄无可有也。白起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贪功,要沉着冷静,要有耐心,一切当徐徐图之,有勇但更要有谋,要明白是金子总会发光,也是第一次让我对战事有了战场之外的思考,也确确实实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大格局。
第三位要讲的是一对组合——嬴政与王翦,这对组合堪此孝公与商君,如果说孝公与商者使秦强大起来,那么这对组合绝对是使秦有了统一的力量。先讲王翦,战国从不缺少将帅之人,但名将却很少,尤其是战国末期,而王翦便是这战国未期最有分量的名将,王翦带兵打仗没有白起那种令人澎湃的感觉,他给人如春风般的感觉,看似无力却能将寒冰消融,将大地吹松,使大地生机盎然,王翦可以用一个稳字来形容,一生战绩从没有今人惊叹之处,但都稳稳地完成了从战到化的目的,这就是王翦,一个不同于战国一战败国却从一统角度出发的大将,与君王从来没有争吵,对时势把握相当准确,一人灭四国,为秦国一统支起一根大柱,更是有“秦王师”的名号,更为了华夏一统,不惜深入岭南,将海南彻底融入华夏,更不惜身死海南,这位将军对一统的见解与谋略也深深打动了我。我们可以是汹涌澎湃的海浪,如白起者;我们也可是水波粼粼平静的海面,如王翦者,都是可纳百川的大胸怀,都是睥睨天下的大格局。
赢政放在最后,这个被冠以“残暴”的秦王,结束了战事纷扰的春秋战国的秦始皇,我对他可是唏嘘不己,从本文中我见识的嬴政是雷厉风行,做事果断,气宇轩昂,有着超凡器局的千古一帝,从华夏一统出发,立新制、建统一、开工程、促融合、抗凶奴,每一件都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超凡举措,更有甚者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壮举,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焚书坑儒,事情的因果,绝不仅仅是暴政残忍所能形容的,秦始皇对天下大势有着超前的见识,每一步都是为中华文明做贡献,可就是太顾前了,却忽略了眼前,身患疾病却不早早立储,瞻高远瞩却忘了关中秦人,最后真成了孤家寡人,从年少文武全才立身名,到巡守猝死途中,秦政一生为秦国付出太多太多,多到不考虑自己,多到妄想长生来完成文明一统,可天不遂人愿,突然离去,大臣叛变,诛杀臣子,致使秦帝国二世而亡,堪堪十几年的皇皇伟业在一年之中轰然倒塌,遗憾,可惜,明明历经了那么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片刻辉煌,实在令人可惜,我常在想如果嬴政与白起再加晚年的商鞅三人君臣同代,君王、丞相、将军三人会有怎样的战绩,这样的话秦帝国将是何等的壮阔,历史又会有多么灿烂的光耀,可惜这只是如果。
果然写了很多,啰啰嗦嗦,还是有很多也没写到,商鞅、苏秦张仪、白起、吕不韦、王翦王贲,蒙骜蒙恬,李信章邯……来不及一一到来,只待你去文中发现。读了一下我写的,发现满是可惜,正因为秦给我带来的惊喜太多了,所以才对这个二世而亡的帝国充满遗憾,总在幻想如果,可惜那么多伟人很辈出的时代却只有儒家昌盛至今,可惜秦帝国只有十几年,可惜我没法再见当年的遗迹。关于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孙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总结的很全面,也很有说服力,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历史,要辩证的去考量历史。
历史真的很不可思议,明明是过去发生的,但其方法与根本却适合当下的背景与趋势,历史没有对错,历史只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条长河,当我们的精神畅游其中,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思想都会得到洗涤与升华,都说读史明使人明暂,这话我现在当真有些明自了,中华文明这么长的历史足够我们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但历史的脚步不会停下,历史浩浩荡荡,我们不仅要有辦别能力,更要有创造历史的魄力,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但也要有怀疑的勇气。
你看的历史还是大秦帝国,你确定你看过你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