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华为合作是出卖灵魂?这误会有点大

尤俊杰说车 2025-03-21 08:15:46

宝马跟华为搞了个合作,搞得有点热闹。有人说宝马把灵魂卖了,还有人说什么深度整合,其实没那么夸张。就是弄了个数字钥匙,还有个手机互联,再加个App,跟苹果那些差不多。

宝马和华为这次合作,说实话,没啥大不了的。就是弄了个数字钥匙,让你用手机开车门,感觉挺高级的。还有个叫HiCar的东西,就是把手机屏幕投到车机上,跟苹果的CarPlay差不多。再就是搞了个App,让你用手机控制车里的东西,比如开空调啥的。这些功能听起来挺厉害,其实宝马早就跟苹果他们合作过了,没啥新鲜的。有人说这是深度整合,我觉得有点夸张了。宝马又不是把整个车都交给华为做,就是借用了人家的一些技术而已。再说了,现在谁家车没有这些功能啊不搞这些反而显得落后了。宝马这么做,我看就是想跟上潮流,让用户有更多选择。你要是喜欢用华为手机,那就用华为的功能;喜欢苹果的,就用苹果的。反正宝马是想让用户自己选,不是被逼的。

说到车的个性,我觉得还是座舱系统更能体现出来。自动驾驶嘛,说白了就是让车自己开,谁家的系统都差不多,安全稳定就行了。但是座舱系统不一样,这可是你天天要用的东西。你坐进车里,看到的、摸到的、用到的,都是座舱系统的一部分。宝马他们这些豪华品牌,一直都很重视这个。你看宝马早在1999年就搞了个iDrive系统,现在都第九代了。奔驰也差不多,1998年就有COMAND系统,现在叫MBUX。奥迪也不甘落后,2001年就推出了MMI系统。这些系统都是他们自己研发的,可见有多重视。不同品牌的座舱设计也很有特色。欧洲车喜欢把中控屏往驾驶员那边倾斜,让开车的人用起来方便。国产新势力就不一样,他们更喜欢用语音控制和方向盘按钮,所以中控屏就不用倾斜了。有的车,比如极氪X,中控屏还能滑到副驾那边去,变成副驾的屏幕。这些设计都反映出不同车企的想法和个性。

车机系统这东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它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一开始的时候,车机就是个收音机加导航,功能简单得很。后来,手机越来越厉害了,车企就想着把手机功能搬到车上来。苹果推出了CarPlay,安卓也有Android Auto。这时候,车机就变成了手机的延伸。再后来,一些新势力造车企业出现了。他们觉得,既然都造车了,干脆把车机系统也自己搞一套。于是,他们就不用CarPlay这些了,而是自己开发系统,还跟手机厂商合作,搞了些专属功能。比如华为的鸿蒙车机就跟华为手机配套,魅族的Flyme Auto跟魅族手机配套,蔚来的车机跟蔚来手机配套。这样一来,整个生态就比较封闭了。不过现在,又有了新变化。CarPlay和HiCar这些又开始受欢迎了。为啥呢因为现在的车企更自信了,他们觉得,与其强迫用户用自家系统,不如给用户更多选择。小米造车就是个例子,他们自己就很会做系统,但还是把CarPlay加上了。这说明,车企开始把选择权还给用户了。

宝马这次跟华为合作,我觉得就是为了给用户更多选择。宝马说他们统计过,在中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MyBMW App用户都用华为手机。这么多人用华为,不跟华为合作,岂不是亏了而且,现在的车主都喜欢用手机控制车,如果宝马不支持华为的系统,这些用户肯定会觉得不方便。所以,宝马这么做,其实是在照顾用户的需求。你想啊,以前可能只能用苹果的CarPlay,现在又多了个选择,用户肯定更高兴。而且,这也显示出宝马的自信。他们不怕用户比较,反而主动给用户更多选择。这说明宝马觉得自己的系统够好,不怕跟别人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宝马在智能化方面的一步棋。现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了,光是把车造好已经不够了,还得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宝马这么做,就是为了让用户用起来更顺手,体验更好。

说到车企跟科技公司合作,还真有点担心。你想啊,现在的车越来越智能了,收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开到哪里,停在哪里,车里坐了谁,说了什么话,这些信息都可能被记录下来。如果这些数据被人拿去干坏事,那可就麻烦了。特别是现在,很多车企都跟科技公司合作,把数据往云上传。这些数据到底存在哪里,谁能看到,怎么用,这些问题都挺让人担心的。再说了,科技公司那边也不一定安全。万一被黑客攻击了,或者内部人员泄露了,那可就糟糕了。所以,我觉得车企和科技公司合作是好事,但也得注意数据安全。可能需要政府出台一些规定,明确数据怎么收集,怎么用,怎么保护。车企和科技公司也得重视这个问题,别为了赚钱就把用户的隐私不当回事。

我觉得啊,以后车和车之间的竞争,可能就看谁的智能座舱更厉害了。你想啊,现在的车,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机械部件都差不多了,性能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智能座舱不一样,这可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东西。你坐进车里,看到的、摸到的、用到的,都是智能座舱的一部分。谁家的系统更好用,更智能,用户肯定更喜欢谁家的车。而且,智能座舱还能不断更新,今天加个功能,明天改个界面,后天再加个应用,这就给了车企不断创新的机会。再说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科技,谁家的车更智能,更有科技感,年轻人肯定更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以后车企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得在智能座舱上下功夫。谁能在这方面领先一步,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说到车机系统,我觉得不同年龄的人可能需求不太一样。年轻人嘛,可能更喜欢那种高科技感十足的,界面炫酷,功能多多的系统。他们可能会喜欢语音控制,喜欢用手机远程控制车,甚至希望车里能玩游戏。但是中年人可能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希望系统简单易用,不要太复杂。老年人的需求可能又不一样,他们可能希望字体大一点,按钮大一点,操作简单一点。所以,车企在设计车机系统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要么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系统,要么就是提供不同的模式,让用户自己选择。这样一来,不同年龄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不过,这对车企来说也是个挑战,毕竟要兼顾这么多不同的需求,还真不容易。

我觉得啊,智能座舱这东西发展起来,可能会改变整个汽车内饰的设计风格。你想啊,以前的车内饰,都是以按钮、旋钮为主,显示屏也不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车都是大屏幕,有的甚至整个仪表台都是屏幕。这样一来,内饰的设计就得跟着变。以前需要留很多空间给各种按钮和仪表,现在可能就只需要一个大屏幕就搞定了。再说了,现在很多功能都可以用语音控制了,这样一来,一些物理按钮可能就不需要了。内饰可能会变得更简洁,更有科技感。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说,全是屏幕的内饰,看起来是很酷,但是开车的时候会不会分散注意力屏幕反光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设计师们好好考虑。还有,触摸屏虽然看起来高级,但是开车的时候用起来可能没有实体按钮方便,这也是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汽车内饰设计,可能需要在科技感和实用性之间找个平衡。

车企跟科技公司合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看啊,以前车企都是自己搞定一切,从发动机到内饰,全都自己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智能化这块,车企发现自己搞不定了,就开始找科技公司合作。这种合作到底该怎么搞,我觉得还真值得好好研究研究。有的车企选择完全外包,就是把整个智能系统都交给科技公司做。这样做的好处是省事,能快速获得先进技术,但风险就是可能失去核心竞争力。还有的车企选择部分合作,比如说底层系统自己做,应用和服务找科技公司合作。这样做可能更平衡一些,既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借助科技公司的优势。但是,这种合作也有难度,比如说怎么分工,怎么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些都是问题。还有就是,合作久了,车企会不会变得过度依赖科技公司科技公司会不会借机进入汽车行业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车企和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0 阅读:175

尤俊杰说车

简介:尤俊杰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