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推送1000万数据级版本端到端,小米智驾打了场“闪电战”

AutoLab 2024-11-25 21:27:07

小米的端到端智驾也来了,11月内测,12月就要开启先锋版推送。

要知道小米的第一款车SU7从上市交付到现在还不足一年的时间,而且小米智驾还不是跳跃式发展,而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图无图都淌了一遍才到现在的端到端。

而且训练端到端模型的成本很高,也很花时间,很多车企都是想小步快跑,小米HAD上来就是300万clips数据集版本,12月推送1000万clips版本,这进度堪称“智驾高铁”。

这种“小米速度”需要提前搭建好完整的数据闭环,更需要算力、数据、模型算法人才上的大规模投入,雷总在广州车展上分享说仅是小米智驾,过去3年就已经花了55亿,我猜测小米跑步进入端到端后,按小米现在的闪电战式推进速度,研发开支只会翻倍增长。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好奇,雷总大力出奇迹的HAD智驾体验到底如何?能追赶上先发的华为、理想、小鹏么?AutoLab最近在广州参加了小米HAD的内测体验,我们先来通过视频感受一下吧!

小米的端到端功能上已经非常完整,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在地下车库挂D档后0速就可以启用HAD,车辆自己从地库开出到地面,经过闸机会停车等待,抬杆后迅速通过,车辆全程会沿导航路线自己开到目的地,并进入地库,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泊进去。

整个过程中HAD可以自己沿导航选择正确的车道线,按照交通法规行驶,避让慢车、临停车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驾驶员全程只需要监督HAD系统开车,确保安全,必要时提前控制住车就行。说白了这种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就已经和古人骑马差不多了,马会自己从一个马厩跑到另一个马厩,人只需要必要时控制马别走错路就行。

小米HAD的端到端版本在绕行和路口通过能力上会有提升,例如这个掉头遇到对向来车,系统应对得很从容。

这种双向单车道小路,遇到前方的车不守规矩乱停,HAD也可以流程地找到合适的空间借对向车道绕行。

对非机动车的避让也非常灵敏。

甚至对这类高难度的鬼探头,系统也可以从容应对。

小米的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是依靠端到端+VLM的智驾技术架构,就如同理想汽车科普的那样,这个架构是套双系统,端到端是快系统,如同人的“常识”,可以很快对环境做出最合适的反应,VLM大模型是慢系统,如同人的“深思熟虑”,可以对复杂场景快速抽丝剥茧找出最优路径。

小米是国内继理想之后第二家推送端到端+VLM架构的车企,也是国内第一家用端到端+VLM模型做泊车场景的车企,没错,小米HAD的泊车也是用端到端+VLM做的!

体验如何呢?来感受一下HAD在地库内的流畅度。很多车型的AVP功能都是慢到用不了,产品定义非常失败(速度很慢,又需要人在车上,用户开启意愿极低),小米的车库内巡航速度已经和人驾差不多,过弯、会车也比较自信流畅,体感很好。

VLM模型在泊车场景下的作用主要是识别一下不太常见的场景,例如一些小动物卧在车位,有鬼探头风险场景等。

例如我们体验的过程中专门在车内里放了篮球、狗狗模型等,系统都稳定识别并锁住了车位,寻找空旷安全的车位泊入,而且如果刚好停在了狗狗隔壁的车位,系统还会通过小爱同学提醒你开门当心外面的狗狗,很贴心。

而且不同于其他车的AVP泊车功能,小米的HAD不需要驾驶员专门去记录路线!只要驾驶员去过这个停车场,系统就会默默在后台帮忙建好模记好路,下次再去的时候就HAD就可以直接开进地库。

系统后台有一定的储存数量,旧的长期不用也会被新的路线覆盖掉,如果是常去的位置,也可以直接打上标签做手动存储。也就是说小米的AVP泊车过程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不需要占用车主额外的成本,这种产品定义能力确实值得很多车企学习!

总体而言,不论是技术方向上还是功能完整度上,小米已经用极快的速度追赶上了走在前面的华为、小鹏、理想,而一旦在进度上追平,小米的优势就会极大展示出来,例如小米体系能构建出的优秀产品洞察和产品定义能力,庞大的资源投入能力。

这些都会是端到端智驾时代最重要的竞争力。

所以我非常期待小米HAD的后续版本体验,或许它真的能改变我们对智驾体验迭代速度的理解!

0 阅读:6

AutoLab

简介:专注在新能源、车联网、后市场、汽车电商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