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的关税,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认知,特朗普将关税当做武器的手段,已经是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中方在对美关税加征到125%后,就已经宣布,不再理会美国是否会继续加征关税,因为当关税高于某个比例,就已经丧失了意义,仅仅是一场数字游戏罢了。因此新的关税成了特朗普的一场没有对手戏也没有观众的个人秀。

特朗普明知关税继续加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但在表面上还是要保持强硬态度,因为中国没有给特朗普台阶下。
在特朗普对华征收高额关税后,一直对自身的关税政策修修补补,又是表示要求中方给自己打电话谈判,又是表示要和中国达成协议,也推出了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豁免。
这些动作,明显和自身的关税政策冲突,这让外界很难不怀疑,特朗普是想让中方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最起码要在面子上让自己赢,后续贸易谈判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达成新协议,特朗普就可以宣布自己再赢一次,这也是美国人理解的“双赢”。
中方在该问题上的诉求,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特朗普不能通过对政策上的小修小补当成投名状,只有取消关税,才有谈判的可能性。
核心诉求上的差异,注定双方难以达成协议。但特朗普是要将“日耳曼赢学”践行到底,所以不管有没有意义,都要狠狠地对中国加征关税。只有这样,“面子”才能保住,才能继续对美国民众说,在自己的带领下美国再一次赢了。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通过关税大棒让75个国家认怂,但也给美国工业带来了伤害。在中方强硬反制下,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美国丙烷产业。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丙烷消费国,也是美国丙烷第二大进口国,每月从美国进口的丙烷就高达10亿美元。在新关税政策生效后,美国丙烷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中国下游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中东地区,这导致美国丙烷价格暴跌30%。美国业界分析,中方的反制措施,将会使美国丙烷厂商每生产1吨丙烷,损失770亿美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似乎很难寻找到替代市场。丙烷虽然燃料属性十分明显,但基本都运用在重工业领域,如金属切割、焊接、加热处理和烘干工艺,同时也是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化工原料。对丙烷需求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工业发达的国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生产商很难寻找到替代市场,欧洲重工业和化工产业早已经被放弃,根本不具备消化美国丙烷的能力,印度本身就重工业极度落后,也用不到。东南亚基本以轻工业为主,同样无法消化,美国丙烷已经要卖不出去了。
不过对美国来说,产业遭到打击只不过是一个小问题,无非就是少赚一点钱,但是美债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动摇美国的国本。

高额关税导致投资者看空美国股市,三大股指一泻千里。与此同时,美债也遭到抛售,美债收益率上升,美财政部新国债根本卖不出去,无人接盘。而不加利率美债就卖不出去,加利率就等于继续扩大美债规模,最终的结局要么是美债直接崩盘,要么是慢性死亡。可以说,美债问题已经无解,即便是特朗普也无力回天。
另一边的中国,则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践行到底,丝毫没有受到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影响。西班牙首相在7个月内两次访华,表示要坚定地发展对华贸易和双边关系,在中欧之间充当桥梁的角色。在特朗普关税威胁下,宣布要这次访问的意义,表明即便是没有美国参与,中欧也能建立一条没有美国的供应链。

随后中方又相继访问东南亚各国,访问越南时,发布中越联合声明,加强中越经济对接,释放的消息也非常明显,中越将通过加强双边合作,降低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访问马来西亚时,马方表示高度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愿意继续同中方加强双边贸易合作,稳定供应链。
这一系列的外交举动都在说明,中方已经对美国不抱任何幻想,如果特朗普继续执迷不悟,中方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全世界不是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美国喜欢关起门来过日子,那就让他过去吧,中国不会学美国“闭关锁国”,而是将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继续和全世界做生意,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