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校长陪餐已经很熟悉了,而福州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又迎来了局长陪餐。据报道,11月9日,“福州教育”公众号发文称福州市建立教育局局长陪餐工作机制。从具体要求上看,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及机关处(科)室负责人,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校食堂或校外供餐单位,与学生们共同进餐。
从校长陪餐到局长陪餐,福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治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上,确实力度很大。局长、副局长,还有那些机关处(科)室负责人,他们亲力亲为、下沉校园,自然会给学校带来压力,有了压力也就有了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动力。
对于众多家长而言,教育部门的领导们如此重视学生饮食,肯拿出宝贵的时间,跑到学校食堂去体验、监督,自然也乐见其成。局长陪餐这一亲民做法,也毫无疑问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引发强烈关注与担忧的当下,任何积极的努力和尝试都应该被肯定。家长们也是真心希望情况能够有所改变,让孩子们有一份安全、卫生,最好也可口的饭菜。如果局长陪餐既能保障用餐安全,还能让品质也好起来,何乐而不为?
然而,现实地看,局长陪餐,拳拳之心虽值得肯定,却仍只是一个治理选项,还算不上治本之策,怕是不会做到“一陪就灵”。
一者,局长每月至少一次进校园陪餐,尽管“随机选择陪餐学校,不会提前通知学校”,但在实际运作中,因为环节众多,层层陪同,其实很难真正做到“暗访”,学校食堂仍有预作准备的空间。这样,局长能不能摸到真实情况也就存疑了。
再者,局长事务繁多,陪餐能否落到实处也不好说。如果缺乏足够的制度刚性,局长陪餐“每月至少一次”怕是难以得到忠实贯彻。一旦自上而下的压力减弱乃至消失,陪餐制则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广实行了校长陪餐制、家长陪餐制,尽管这些做法确实一度起到了监督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很多地方这些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校长可能没时间“陪”,即使发现问题也可能仅在校内处理,后续整改也缺乏监督,而家长则属于想“陪”而不得,一些学校恐怕并不愿意让家长接触真实的校园餐饮。
几乎每一次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就有人提及普及校长陪餐、家长陪餐,但很多时候,要严格落实下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既然校长陪餐尚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能保证局长陪餐就一定可丁可卯?
其实,陪餐制本身并无问题,并不是不能搞,也不是没效果,关键是应该落实给有热情也有积极性的人群,真正让校园食品安全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比如,家长肯定热心,也愿意挤出时间去陪。
说到底,校长陪餐也好,局长陪餐也好,都只能释放出一部分压力,且这些压力还时有时无,怎么可能倒逼办好食堂?而在陪餐制度下,局长、校长等领导终究还是个局外人的角色。毕竟,一个“陪”字,也能在字面上诠释这种微妙的关系区别。
如果教育部门能够真正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不妨尝试向学生家长代表开放校园食堂,让家长们深入食堂,对餐食制作过程、环境卫生、厨卫人员的操作情况、健康证等进行检查。同时,在信息公示、食材采购、原料储存、加工制作、配送、添加剂管理、食品消毒等方面全链条开放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并及时整改完善……做到这些,相信学校食品安全想不变好都难。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