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份关于2023年薪资的汇总资料中,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北京一所知名的211高校工作,身为一名管理博士,他拥有那所高校宝贵的编制。他的年薪,税前达到了40万以上,税后也有30万多。虽然这个数目在过去的五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他也有选择转向更高薪但压力相应增大的合同制工作的机会,那样他的年薪能增加15万。
再来看另一则招聘公告,某高校在招聘博士人才时,明确提供了两种选择:进入编制或是不进入编制。而令人颇感兴趣的是,选择不进入编制的年薪,竟然比选择进入编制的年薪要高出5万元。
这两个例子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编制大致的“价格标签”,一个是15万,一个是5万。这不禁让人思考,编制究竟有多少价值?它是否就值这个价?
最近,一份杭州市余杭区的公务员体检公示名单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名单中的考生背景令人瞩目,不仅有来自复旦、浙大、南大等国内双一流名校的毕业生,还有悉尼大学、利兹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的学子。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还有一位来自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他报考的是余杭区教育局的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职位。
哈佛研究生的加入,无疑让公务员这份职业更加炙手可热,也反映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编制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然而,在高校圈子里,情况却更为严峻。随着博士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快速增长,有限的编制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面对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高校不得不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策略,即事业编制和年薪聘用制并行。
毕竟,高校需要博士教师们持续地产出研究成果。在无法提供更多编制的情况下,高校只能通过提供较高的年薪来吸引和留住这些优秀的求职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编制在当今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
在科研学术圈里,稳定和高薪似乎总是难以兼得。编制内的老师们虽然拥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收入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有时会自嘲“稳定地穷着”。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里,一个不“非升即走”的稳定编制已经成了许多青椒梦寐以求的目标。
当然,编制内的工作也并非一无是处,除了稳定的职位,还有各种福利,比如奖励补贴、优厚的退休待遇,以及那可能比工资还高的公积金。这样看来,他们或许并不算是真正的“穷人”。
而另一面,高校中还有许多年薪制教师,他们拿着高出普通教师几倍的薪资,却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那份高薪合同上的数字,与实际到账的工资有时相差甚远。因为年薪制往往伴随着严格的考核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科研目标。完不成任务,年薪就可能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需要退回之前拿到的部分薪资,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如今,去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长久以来,高校教师被看作是“铁饭碗”,但这也让一些教师陷入了僵化低效的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国家开始推行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取消高校教师的事业编制。这一改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那些混日子的老师腾出岗位给更优秀的人;也有人担忧,取消编制后,教师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会降低。但无论如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取消事业编并不是要降低教师的薪资待遇,而是通过创新改革的形式,如“员额制”、“备案制”等,为教师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保证。这一改革也意味着,未来想要进入高校当教师的人才们,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前景。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也需要关注到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困境。严苛的考评制度和“只走不升”的聘任现实,已经让许多青椒感到彷徨和破防。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高校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总之,在未来的高校职场中,想要脱颖而出,靠的将不再是编制这个“铁饭碗”,而是真正的能力和本事。
✨关注梓墨,了解更多动态,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往期推荐
好刊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