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能教会了印度!中科院院士:中国制造将在2035年超越美国!

墨香书斋静流年 2024-12-08 09:44:15

在全球科技与制造业的版图上,一场无声却硝烟弥漫的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年来,我国在诸多关键技术领域一路高歌猛进,成果斐然,引得世界瞩目。

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太赫兹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时,一个话题也悄然浮现:技术优势来之不易,如何守好成果,迈向更高峰,成了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甚至有人调侃“绝对不能教会了印度”。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将在 2035 年超越美国”的论断,更是激起千层浪,引发各界广泛讨论。

先看我国太赫兹技术领域的突破,这绝非一蹴而就。太赫兹波段长期隐匿在电磁波频谱的“中间地带”,直至近些年才逐渐走入科研视野。

2024 年 10 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青海开展的 1.2 公里通讯测试,堪称里程碑式的节点。

青海地区地势高、气候复杂,水汽含量与地形因素给信号传输设下重重阻碍,然而我国科研团队成功迈出关键一步,彰显深厚技术功底。

太赫兹波段,频率介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范围在 0.1 到 10T 赫兹,独特的物理特性让它自带“高光”。

高穿透性使其能“看穿”部分材料,无损检测工业零部件内部缺陷;量子化特性助力光谱分析,为材料研发、化学研究输送关键信息。

在生物医学领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对太赫兹波的不同响应,为癌症早期筛查点亮希望。于通信层面,它是 6G 赛道的“潜力股”,有望大幅提速、降延迟,革新通信体验。

我国在太赫兹技术起步虽晚,但追赶势头迅猛。成像技术成果斐然,文化遗产保护用上太赫兹无损成像,珍贵文物内部细节一览无余。

光谱学研究助力新材料开发,解锁更多材料性能密码;通信领域持续发力,太赫兹通讯设备研发稳步向前,力求突破传输瓶颈。

反观国外,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早布局,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联动,凭借雄厚资金与先进设备,抢占不少先机。

可我国凭借自主创新,硬是在这条赛道上弯道超车,打出一片天地。

谈及“中国制造将在 2035 年超越美国”这一论断,绝非空穴来风。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的低端代工起步,逐步向高端、智能化蜕变。

高铁是典型代表,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我国高铁不仅国内织密交通网,更输出至全球多国,速度、稳定性与安全性皆属上乘。

5G 通信领域,我国专利数量独占鳌头,基站建设风驰电掣,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在航天航空板块,“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嫦娥工程”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背后是材料、发动机、导航控制等多领域技术集成,彰显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畅销海内外,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系统迭代升级,弯道超车传统燃油车巨头。

但想要真正超越美国制造业,挑战重重。美国手握顶尖芯片技术,英特尔、英伟达等企业把控高端芯片研发与生产,卡住全球电子产业咽喉。

军事工业底蕴深厚,先进战机、航母常年更新换代,技术封锁让他国望而却步;教育与科研体系吸引全球人才,顶尖高校科研成果不断反哺产业。

与之相较,我国在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储备方面尚有差距。

此时,为何有人调侃“绝对不能教会了印度”?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红利巨大,软件外包产业闻名全球,对新技术的吸纳学习能力不容小觑。

印度在仿制药领域的成功,凸显其逆向工程与成本控制优势。一旦关键技术外流,以印度庞大人口基数与发展野心,极有可能化身强劲对手,在国际市场抢占份额,冲击我国产业布局。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技术优势就是话语权。如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封锁屡见不鲜。

美国制裁华为,切断芯片供应,意图打压我国 5G 发展;日本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我国历经磨难,深知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守住技术成果,就是守住未来发展的命脉。

中国制造迈向 2035 年超越美国之路,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

政府层面,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要勇挑大梁,敢于投入研发,像华为每年巨额资金砸向芯片研发,不惧短期困境。

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育、留住高端人才,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在技术保密与国际合作间,要拿捏分寸。开放合作必不可少,吸纳全球智慧,但涉及核心技术,务必筑牢保密防线。

太赫兹技术研发成果,仅限合理范围内共享,防止技术外流。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前景光明。2035 年超越美国并非遥不可及的美梦,只要稳扎稳打,守好现有成果,攻克“卡脖子”难题,拓展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凭借完备工业体系与创新精神,定能登顶世界制造业巅峰。

届时,我国不仅是制造大国,更是制造强国,引领全球科技与工业发展潮流。

3 阅读: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