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炫站在舞台中央,灯光打在他身上,观众们屏住呼吸。
59岁的他,即将再次登上《歌手2025》的舞台。
去年,《歌手2024》以全程直播的形式震撼了全球音乐综艺界,而林志炫因为演唱会行程冲突未能如愿参加。
今年,他已经确定成为《歌手2025》的参赛人选,甚至被视为夺冠热门。
网络上关于林志炫参赛的消息引发了热烈讨论。
很多人好奇,接近60岁的他还能保持如此高水平的唱功吗?
今天,我们就从声乐的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林志炫的唱功一直备受赞誉,他是华语音乐中追求唱功科学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经,他也经历过严重的挤卡和倒嗓危机,尤其是在与张雨生同台PK时,一度让他陷入困境。
但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他在闭关十年后,找到了科学的唱功训练方法。
在《我是歌手》中,他一炮而红,带来了最科学的华语唱功体系。
2024年,在《时光音乐会》上,林志炫再度演唱了《没离开过》,依旧保持原调不降调。
相比十年前,他的唱功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细腻。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掌握了完美的科学共鸣喉上唱功。
通过腔体肌肉的稳定性训练,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声带的损耗和代偿。
唱功是否科学,关键在于共鸣与非共鸣的区别。
大部分职业歌手的唱功往往属于非共鸣体系或不完全共鸣体系,导致严重的声带损耗和代偿。
美声主导的世界声乐科学性研究则强调如何减轻声带的高音闭合压力,也就是通过共鸣来实现声带减负。
共鸣越好,声带越轻松。
具体来说,哼着咬字是最科学的方式。
林志炫在闭关十年期间,专注于共鸣体系的研究。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唱功出色的歌手,他们的现场总是气势磅礴、极为投入。
用更专业的语言说,就是声压极大。
林志炫、林俊杰、张杰、邓紫棋、韩红、谭晶、姚贝娜、单依纯等顶级歌手的声压都非常稳定。
声压的稳定意味着共鸣能力具有腔体内部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带来了胸腔真声和头腔假声的混声效果。
演唱的压力不再集中在声带上,而是分散到胸腔、腹腔、横膈膜等核心肌肉群以及头腔的共鸣通道上。
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让我们对比一下张韶涵、杨丞琳、张学友等老牌歌手。
传统抒情歌手的音色多为真声、假声,伴随一些质量偏弱的头声。
专辑唱片和现场Live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听现场远不如听唱片。
商业化音色过于追求明亮度,导致共鸣能力偏弱。
相比之下,共鸣体系歌手的音色走向技术化,以强混、弱混、平衡混、气混声为主,每个音色都具有渐强、渐弱的可控性,并能表达怒音、头声、海豚音、花腔、美声、民乐、咽音、戏曲等多种形式。
从音域上看,传统抒情歌手的音域普遍集中在中低音,男歌手C3-F4,女歌手G3-C5,主要在一个八度+四度范围内。
而在混声共鸣体系中,音域扩展到男歌手C3-A4,女歌手G3-E5或Eb5,集中在八度+六度范围内。
A4开始具有较强的金属芯密度,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
混声能力歌手普遍具备G4、Ab4、A4这种密集强咬字的能力,这是专业性的重要标志。
从腔体表现来看,传统抒情歌手往往存在破音、走音、声音不入麦等问题,主歌和副歌的声压对比较弱。
混声共鸣歌手则表现出强大的共鸣力度、音量、响度和强弱细节把控力,对主歌和副歌之间的情绪爆发有更深的理解。
结合音色、音域、腔体三点,我们可以看到,林志炫之所以能在60岁依然保持极佳的唱功能力,不仅因为他天赋出众,更因为他日复一日的自律开嗓训练,不断提升共鸣能力。
他坚持不吃刺激嗓子的食物,这种长期的自律锻炼了核心肌群,保持了健康和年轻化。
综上所述,林志炫的唱功在60岁依旧非常强大,未来70岁时也不会下降太多,只要他继续保持每日锻炼开嗓的习惯。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科学唱法比不断挥霍却不学习进步的演唱天赋更重要。
张韶涵的问题就在于她的音色天赋被商业化高音过度消耗,缺乏科学训练的支撑。
对于广大热爱音乐的老年朋友们来说,林志炫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