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说的没错!RISC-V开辟中国芯自主新赛道,但还需“三板斧”

大卫聊科技 2025-03-24 13:36:40

在美西方对中国芯实施全面封锁后,倪光南院士就指出,RISC-V可以作为中国芯片自主新赛道。而几年过去了,随着DeepSeek开源模型的爆火,具备开源、低功耗以及灵活等特性的RISC-V架构也再度成为焦点,引发行业热议。事实证明,倪光南院士说的没错,RISC-V架构大有可为,开源才能驱动创新。

和传统的X86以及ARM架构相比,RISC-V架构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源,X86和ARM都是私有化的产物,被英特尔和ARM公司100%垄断了。其他人想要使用,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还得花钱,花大价钱。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就算你有钱还不行,如果人家不给你用,你就没法用,这个变数就太大了!

在华为被美制裁后,就从芯片架构到设计软件再到芯片制造设备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卡脖”,也就是说,我不给你用,你花再多钱都没用,这就会让我们非常被动。

而RISC-V开源就意味着开放,它不再是某一家企业私有化的产物,而是“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修改和拓展,而且不需要花钱。它通过RISC-V国际基金会来共同管理,谁也不单独拥有,谁也不能单独控制技术,而且以防万一,确保RISC-V可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RISC-V基金会总部也早就从美迁移到了瑞士。很显然,RISC-V的开源特性,不仅提升了自主性,更可以有效打破技术垄断。

回顾RISC-V架构的发展史,正因为其开源的特性,只用了15年时间,它就走过了其他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我国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比如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等。

毫无疑问,RISC-V正在强势崛起,但想要依靠它来开辟中国芯自主新赛道,还需“三板斧”,包括补齐工具链短板,增加标杆案例,以及加快培养人才,人才缺口大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优秀的处理器芯片人才储备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形势还是挺严峻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2017十年间,从发表在ISCA论文第一作者的数据统计对比来看,中美的数据分别是4%和85%,相差了20倍之多,这个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一切都在变好,RISC-V架构加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也加快了行动。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早在2019年就开启了“一生一芯”的计划,如果你参与了这个计划,在毕业的时候就需要独立完成一款RISC-V处理器的设计以及流片,将学习融入科研和产业一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

在RISC-V领域的论文数量对比上,中美分别以301和463篇排名前两位,占比也分别是14.42%和22.71%,尽管咱们还是落后,但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了,未来可期。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 2025-03-25 09:46

    努力,加油,国家需要大力投钱。

大卫聊科技

简介:分享最新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