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烦恼的根源,是因为“爱”上了某种东西

红苓读书 2022-09-08 12:52:12

一位女孩喜欢一盆盛开的花,天天看着它,有时候俯下身去闻花香,有时候把花盆放在面前仔细端详,可花却没有因为她的喜欢而不凋谢……

看了这个故事,一位网友留言说:

“一切都要失去,哪怕一根喜欢的牙签,在手里握得久了也会累,最终还要松开手。”

“爱”不能“捞取水泡做花环”

学诚法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公主看到下雨时溅起的水泡非常漂亮,就去求国王父亲,要做一个水泡样子的花环戴在头上。

国王就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来给公主“制造”水泡花环,所有的工匠都百愁莫展:稍纵即逝的水泡岂能做成花环。

一位智慧的工匠给公主说:

“公主殿下,水泡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您喜欢哪一个?只要您能把您喜欢的水泡捞上来,我就给您做一个那样的花环。”

小公主去捞水泡,可是一直捞不上来,捞了好久以后,公主知道水泡是捞不上来的,就说不要水泡花环了。

我们大部分人好多时候也犯小公主类似的错误:往往想捞起水泡做花环。

比如:面对一段求之不得的感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对失去的某样东西或工作久久不能释怀等等,这些烦恼的来源,其实都是自作自受。

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想,好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明知喜欢得不到的东西,做个欣赏者更明智;

明知爱惜又要失去的东西,在未失去之前用心享受;

明知要离去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ta离去之前好好珍惜;

“爱”是拥有,而非“被拥有”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你拥有的东西也在拥有你。”

确实如此,鞋子多了会为穿哪双而花心思,房子大了,就得为打扫花时间或精力(雇人)。

所以蔡志忠买了十几双一样的布鞋,几十件一样的衬衣。

这样才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所爱的事业上。

除了物质,过度爱“才”,才能也会拥有自己。

国学大师南怀瑾从来不让任何才能约束自己。

有一年,南怀瑾在练字,有个人走过去跟他说:

“你这字,再写两年,肯定就成大师级的了。”

南环瑾听了这句话以后,把笔一扔,从此再不练字。

他说:“我才不要背着竹竿子和墨困住呢,像于右任一样,天天给人写字,真是被“字”给“困”住了。”

凡事都有度,对物质、精神、才能的追求,一旦“爱”过了度,就失去了爱的本来意义,反而被困在了“爱”里,成了“爱”的奴隶。

“爱”需正确认识“我”

著名作家梁晓声成名后,有家公司请他去做高管,高年薪、给股份、送轿车全部许诺。

梁晓声一时没有主意,就去问李国文老师,李国文老师说,他也不能帮梁晓声拿主意,但李国文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谓人生,那就是无怨无悔地去做相对而言,自己比较能做好的事情。”

梁晓声一夜失眠,他自我剖析道:

“年薪,我所欲也;股份,我所欲也;宝马或奔驰轿车,我所欲也。

然商业风云,我所不谙也;管理才干,我所不具也;公关能力,我之弱项也;盈亏之压力,我所不能承受也;每事手续多多,我所必烦也……”

最后,梁晓声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学,因为那是对他而言,是“比较能做好的事情”。

好的东西人人都喜欢拥有,但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等量交换。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未知的领域,在擅长的领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真正认识了自己。

认识了自己,再去“爱”自己该爱的人、事、物,方可无烦无恼。

结语

人生烦恼的根源,是因为“爱”上了某种东西。

古诗有云:

“白发新添数十茎,几番拔尽白还生。

不如不拔由它去,哪得功夫与白争?”

顺其自然,适度追求,方能爱得洒脱。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