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恩颐:早年挥金如土,一晚上输掉一条街,死时腹内竟没有一粒米 - 今日头条
显赫的盛家,纨绔少爷盛恩颐,早年挥金如土,一夜之间赌光一整条街的财富。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曾经的风云人物,晚年却穷困潦倒,死时腹中连一粒米都没有,他的人生为何会如此跌宕?
盛恩颐父亲,正是晚清著名的实业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盛宣怀。
靠着开矿、创办电报局、铁路和轮船公司,盛宣怀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巨富。
盛家在上海拥有大片房产和产业,生活条件富得难以想象。
作为盛宣怀的第四个儿子,盛恩颐是家中的宠儿,从小锦衣玉食,生活得像王子一样。
母亲对他百般宠爱,父亲因为忙于政务,对儿子的成长,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盛恩颐养成了放纵不羁的性格,年纪轻轻,就学会了享乐和挥霍。
盛恩颐从小就喜欢玩,当别的孩子还在读书时,他已经整天跟着家里的佣人逛茶楼、进戏园子,还学会了抽大烟和打牌。
盛家佣人多,个个都对这个小少爷唯命是从,无论他要什么,只要一句话,就能立刻满足。
小时候,盛恩颐嫌家里的小玩具不过瘾,就让人去外面,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一次,他喜欢上一件珍贵的古董,直接花了一大笔钱买下来,还不小心弄坏了,竟然毫不在意地扔到一边。
长大后,盛恩颐更加无法无天,他喜欢热闹,身边经常围着一群朋友。
这些朋友,多半是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专门陪着他吃喝享乐,盛恩颐出手大方,总是主动买单。
谁能拒绝这样的朋友?无论是吃饭还是玩乐,盛恩颐都喜欢排场,一顿饭要摆几十桌,席间点的菜全是山珍海味。
还经常组织戏班子到家里唱戏,唱上一整天,别人都说,盛家小少爷的钱,就像流水一样,花也花不完。
可是,家里再多的财富,也经不起这样的挥霍。
盛宣怀虽富有,他的儿女实在太多,家族财富分到每个人头上,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多。
盛恩颐根本不管这些,他觉得盛家有的是钱,自己花得再多也不会花光。
她好赌,这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经常出入上海滩的赌场,无论牌局大小,只要他有空就要玩上一把。
在那些赌桌上,他的挥霍,习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盛恩颐带着朋友,来到一家高级赌场,上海滩有名的富人聚集地,每天晚上都有上流社会的豪客,聚在这里玩牌。
盛恩颐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穿着昂贵的西装,脚上蹬着闪亮的皮鞋,身后还跟着几个,帮他提烟盒和钱袋的仆人。
很多人都知道,这位盛家公子爷又来了,而且每次来,赌场老板,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那天的牌局异常激烈,盛恩颐一开始运气不错,赢了不少钱。
他心情很好,叫人打开了一瓶珍藏的洋酒,还请现场的客人一起喝,这种排场,普通人根本比不上。
可是没过多久,盛恩颐的好运气就到头了,接连几局都输得很惨。
朋友劝他收手,盛恩颐却不肯,他说:“怕什么?输了再赢回来就是了!”说完,他让人从家里送来一大笔钱,继续下注。
这一夜,盛恩颐越输越急,最后竟然把,自己名下的一条商业街也押了上去。
这条街是盛宣怀,留给他的遗产之一,地段极好,光是租金,每年都能收几十万两银子。
赌局越玩越大,最后一局,盛恩颐输了。
对方笑着递来一张契约,要他签字,盛恩颐心里有些不甘,还是哈哈一笑,拿起笔签了字。
他说:“输就输了,下次我再赢回来就是了!”可惜,这一次,他是真的输了,而且再也没有机会赢回来。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上海滩,大家都知道,盛家少爷一夜之间输掉了一条街。
有人惋惜,有人嘲笑,盛恩颐自己并不在意,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继续在赌场和烟馆之间流连忘返。
家族的产业,就这么一点点被他败掉了,父亲盛宣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正在他的挥霍下慢慢崩塌。
家里的长辈对他失望透顶,兄弟姐妹也对他渐渐疏远,盛恩颐并不在意,只想着怎么继续过自己的快活日子。
盛恩颐朋友越来越多,这些人多数是看中他的财力,靠着他吃喝玩乐。
当他手头紧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都消失了,盛恩颐渐渐明白,这些所谓的朋友,并不是真心对他好。
可盛恩颐,还是改不掉自己的习惯,继续用钱换取短暂的快活。
盛恩颐挥霍家财的速度令人咋舌,更大的问题是,这种疯狂的行为,直接动摇了盛家的根基。
盛宣怀去世后,家族遗产的分配,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盛家的子嗣繁多,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原本就不太和睦,遗产的分割,更是激化了矛盾。
分遗产时,盛恩颐分得了几处优质房产、商铺和一笔现金,按理说,这些足以让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位大少爷的脑袋里,似乎从来没有“长远规划”这几个字。
那些房产、商铺,不是被他典当了,就是低价卖给别人换现金,他的想法很简单:能变现的钱才是真正的钱,至于未来,管它呢。
分遗产的那几年,盛家内部的争斗闹得沸沸扬扬。
兄弟姐妹们对盛恩颐的行为早已不满,觉得他根本是败坏家族名声,盛恩颐本人却毫不在意,觉得这些亲人,只是“管得太多”,花钱依旧大手大脚,对家族的责备充耳不闻。
具有争议的是,盛家的几块核心地产。
盛恩颐为了筹钱,把其中一处黄金地段的房产,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了一位商人。
据说,这笔交易,引发了家族内部的激烈争执,兄弟姐妹们联合起来,试图追回这块地产,却因合同签订得清清楚楚,最终只能作罢。
地产之外,盛家企业的分红,也是一大争议点。
盛宣怀创办了多家企业,收益相当可观,兄弟姐妹们,对这些收益争得面红耳赤,盛恩颐又因挥霍无度,多次试图提前预支分红款。
为了拿到钱,甚至找律师状告自己的兄弟姐妹,要求重新分配遗产。
这些事情被上海滩的媒体曝光后,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一边感慨盛家兄弟的不睦,一边摇头叹息盛恩颐的无度。
盛家的长辈,曾经多次劝说盛恩颐,要他节制一些,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有任何效果。
盛恩颐甚至公开嘲讽:“我花的是自己的钱,你们管得着吗?”这样的态度,彻底让家族对他失望,兄弟姐妹渐渐疏远了他。
到了后期,盛恩颐成为家族的“麻烦制造者”。
为了摆脱他的纠缠,盛家的长兄,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他再出售家族遗产。
盛恩颐总能找到各种办法,绕过这些限制,他的行为加速了家族财富的流失,也让家族内部关系几乎破裂。
晚年的盛恩颐,几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他的兄弟姐妹们,再也不愿搭理他,家族聚会也不会邀请他参加。
盛家的后代,提到这个叔叔时,总是充满不屑,这个曾经备受宠爱的大少爷,在家族中成了一个笑话,他的奢华生活看似光鲜,实则早已走到了尽头。
1940年代的上海滩,战乱的阴影笼罩着每个人。
曾经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也变得萧条,许多富豪都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
盛恩颐似乎,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依旧挥霍着仅剩的财富,依旧迷恋赌场和烟馆。
他的生活只能依赖于,变卖仅存的资产,这也维持不了多久。
1940年代中期,盛恩颐的经济状况,已经糟糕透顶,名下的房产,几乎全被变卖一空,手头的现金也所剩无几。
试图向昔日的朋友求助,那些人早就离他而去,没有人愿意帮助一个破落户,尤其是一个挥霍无度、不知悔改的人。
战乱让上海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都吃不饱饭,盛恩颐更是难以为继。
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屋子里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硬板床,和几件破旧的衣物。
据邻居回忆,盛恩颐的生活极为拮据,常常为了几块大洋,和当铺讨价还价。
有时,他甚至靠典当旧衣物换取食物。
更悲惨的是,盛恩颐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长期的挥霍,和糟糕的生活条件,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却没有钱去医院治疗。
身体虚弱的他整日躺在床上,靠一些好心人送来的残羹剩饭勉强度日。
曾经一掷千金的盛家少爷,晚年竟沦落到吃别人施舍的地步。
1945年,盛恩颐病逝于,他那简陋的小屋里,据说,去世时他的腹中,连一粒米都没有。
死讯传出后,盛家的兄弟姐妹,为他草草安排了后事,对他的结局并不感到意外。
盛家后人,对这位叔叔的评价只有一句话:“他本可以不这样。”
葬礼异常冷清,没有人愿意为他送行,那些曾经在他身边的“朋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盛家内部,也没人愿意,再提起这位,给家族带来无尽麻烦的大少爷。
他的死,似乎更像是一种解脱。
盛恩颐的故事令人唏嘘,出生在显赫的家族,却把父辈的辛苦积累挥霍得一干二净。
享受过极致的荣华富贵,也经历过穷困潦倒的凄凉晚年。
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深刻的警示:再多的财富,也经不起无节制的挥霍,再高的起点,也挡不住沉迷于享乐带来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