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明确表示反对催票《哪吒2》,尤其是打着超越《阿凡达》的旗号,企图以单一市场去实现该目标的营销策略。
单一市场与多市场
究其原因,不妨先看看国产电影的票房分账,片方的收益比例普遍在38%左右,《哪吒2》则达到了39.34%。相较之下,《美国队长4》的片方收益比例仅有25%,源于其是进口影片。反向思考,《哪吒2》在北美市场上映,片方的收益比例又会是多少呢?
肯定达不到39.34%,甚至有可能低于25%,因为国产电影以往在北美市场的认可度较低。那么就来简单计算一下,假设片方在两个市场的收益比例差额为15%,而《哪吒2》超越《阿凡达》还需要100亿票房,由北美市场达成,片方的理论收益就会比由内地市场达成少15亿,实际收益大概率会降低更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商言商,片方必然倾向由内地市场单独完成《哪吒2》超越《阿凡达》的壮举,而不是通过多市场来实现登顶世界影史第一的目标。此时大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旦《哪吒2》真的仅凭内地市场就击败了《阿凡达》,究竟是喜是忧呢?
参考一下2024年的内地电影总票房,约为425.02亿,而《阿凡达》累计票房则是212.01亿,几乎相当于2024年内地电影总票房的一半。即便2025年的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了600亿,《哪吒2》也需要独占三分之一以上,才有可能赢过《阿凡达》。如此一来,2025年内地电影市场就会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显而易见不利于国产电影的百花齐放。关键在于《哪吒2》目前的催票营销模式,万一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产业链,恐怕接下来就是市场垄断了。垄断意味着没有竞争,在没有竞争的大环境之下,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
强调一下,避免有人偷换概念,真心期望《哪吒2》可以超越《阿凡达》,但不希望是以单一市场去实现。通过多市场去实现,虽然片方的短期利益会缩水,不过却有利于文化输出,在文化输出的基础上,后续必然会有更多国产电影进入国际市场且更容易获取高票房。退一步来说,《哪吒2》是否超越《阿凡达》并不重要,国产电影有没有竞争力,客观上取决于多少部影片进入了全球前100名、前50名……譬如前10名有七部是国产电影,《哪吒2》是不是影史第一也就无所谓了。一部影片的成功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一批电影皆能够卖座,那么一定是整个产业做大做强了。
结语
关于该不该去看《哪吒2》,乃至二刷、三刷……个人建议遵从本心,想看就去看,但切记不要为了替《哪吒2》冲击影史第一而看。一部电影卖座与否,理应取决于其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口碑如何,除此之外的因素注定具有局限性,只会对特定市场或特定群体有效,国产电影不该受限于此,否则终究是昙花一现!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