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艺辉导演新作《好东西》,朋友圈里好评如潮,豆瓣友邻评分已达9分以上,最起码在我同温层里是部人见人爱的电影。
我赶着看点映的理由之一是因为这是《爱情神话》平行篇,三年前的《爱情神话》就灵得不行,现在当然不可能不好奇。
(△三位女性角色cos的形象:弗里达Firda Kahlo、梵高、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理由之二是看到《好东西》的海报以及预告片就已经知道导演跟我们上的是同一个互联网聊的是同一些梗,这是“我们”想看的电影。
(△懂的都懂哈!)
《好东西》和导演前作《爱情神话》在情节上没有联系,不能算是续集,但如果要说共同点,可能是一种非常轻盈灵动的女性故事,而且《好东西》的女性叙事色彩更浓了,也更有现实指向,是一个更完整更扎实的作品。
几年前的《爱情神话》里就有一种轻描淡写开玩笑的气质,让女人理直气壮地消解了社会规训。“我只是犯了一个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一个女人这辈子没甩了一百个男人是不完整的,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挣到过一百万是不完整的”,这几句台词至今听起来仍然如此畅快。
《好东西》则是有更多这种很灵的梗,这种有趣的段落增强了,会让观影变得非常轻松有意思,有点像一场脱口秀,当然,超有梗的段子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能看出来导演真正跟随到了“当下”的女性话题,台词并非堆砌网络段子或正确的鸡汤金句,而是用故事情节和人物来“呈现”当下。
(下文有部分剧透)
赵又廷扮演的前夫哥,登场就标榜自己要结扎。
“结扎”就是一个比较“当下”的都市话题。相较于给女性上环,男性去结扎,金钱成本低、身体伤害小、就是一个很小的手术,理应成为更好的避孕手段,而男性以及整个社会的“传统观念”都会觉得结扎非常不妥,因而男性结扎在避孕手段中所占的比例极低——这些背景知识无需在台词里背诵或科普,也是属于“懂自懂”的话题。
更幽默的是前夫哥其实没有结扎,只是咨询一下,空表姿态。而宋佳扮演的女主角王铁梅根本也不在乎。
开场这段戏就非常吸引我,除了“结扎”话题本身或嘲讽男人的虚伪以及对结扎根深蒂固的抗拒这些表意之外,在电影里看到他们如此平静地说出,结扎、不睡你、绝经、绝育,这些词汇,就会让观众觉得,已经很棒。太多当代都市故事充斥着多余的甜宠和时尚广告,但连语言都难以戳破泡泡走向真实。而《好东西》里这些台词,就是现代人会说的话。
之前电影的角色海报中就把赵又廷这个前夫哥角色总结为“女权表演艺术家”,这的确是最近几年国产影视里最新鲜最“时髦”又最嘲讽力拉满的男性角色。
前夫哥满嘴女权学术词汇,但讲话都是假装理解别人实则打压。平时对家务一手都不伸,啤酒撒了大家都在擦桌子擦地他躲得远,婚姻生活多年不会做装柜子这种费事的活儿,讲了半天性别平等,原来是自己没工作但在家带孩子又怕男性自尊受损终于离婚了。离婚后还是他先找的女朋友,前妻有个约会对象他又焦虑上了。
赵又廷平时银幕形象较为文质彬彬,此种文质彬彬用在“虚伪的斯文”中有奇效。这几年网络上对于假装支持性别平等但本质爹味的男人颇有嘲讽妙语,电影《好东西》直接把这种男人活灵活现展示出来,自然效果拔群。
基于前夫哥的角色设定,赵又廷和章宇两个男性角色“雄竞”的场面也非常有意思。这场戏仅靠台词和情节未必好笑,演出那种话赶话、情绪赶情绪的尴尬场面才好笑,四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人设里按自己的逻辑运转,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但整体戏剧效果很充分。这场戏就是一定要走进电影院的理由之一,看到全过程才知道拍得有多妙。
当然,此处很应该拔高一下其意义。影视作品拍了太多“雌竞”的刻板印象,是时候拍“雄竞”了。
在聪明灵动的梗之外,电影也有非常舒服的抒情,主要是在女性角色塑造上。
本片可以视作“三女主”,宋佳扮演的单亲职场妈妈王铁梅、钟楚曦扮演的“恋爱脑”小叶,铁梅的女儿茉莉(小演员是梅婷的女儿“快快”曾慕梅),构成了一组女性角色和女性关系。
铁梅人如其名,铁一样的女人,梅花一样的美丽和自尊。在当下她仍然算是一种“非典型”母亲的形象,她在事业和是非曲直上争强好胜,生活里坦然、不羞耻。她没有特别富裕,但能给孩子有趣的生活,给孩子健康直白的性教育。
最不典型的是,她不焦虑,不攀比,只提供爱、尊严,和以身作则的好习惯(喜欢写作和阅读)。她是一款舒展的母亲。
也许网络上会说,她就是“梦中情妈”。
但是,某个时刻,我甚至有一丝怀疑这是不是过于理想了。长久以来母亲这个职责都过于沉重,我们身边目力所及都是疲于奔命的母亲、压力过大的母亲。舒展松弛的母亲甚至被普通人怀疑是一种有钱阶级的特权,比如人们经常对着王菲和李湘这样想:她们给了女儿那么多毫无保留从不施压的爱, 是因为她们不缺钱。
(△其实王铁梅这个母亲角色的塑造跟我内心的想法很接近,不是极致的富裕才导致妈妈给孩子爱和尊重,而是爱和尊重比物质条件更重要。)
然而比“是否过于理想”更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轻松的妈妈在电影里、在社会上,也会引发争议,因为她还想着自己的爱情,她能直接说出自己没有带孩子出过国。围观者对母亲的道德标准是极高的:单亲妈妈怎么能谈论自己的情欲,怎么可以发现孩子没出过国还不焦虑她被同学比下去?
作为“人”存在的母亲,有欲望、有缺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竟然就会让人震惊。
以圣母标准架高母职者,认为作为“人”的母亲不够好。而像我这样希望为母亲松绑者,看到一个轻松的普通人母亲的角色,也会震惊,哦,全方位呈现出来是这样的,我,其实都不确定我能否在生活里找到这么坦荡的。
一个生动的角色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更广泛的。也许很多母亲看完了电影就会在性教育时也告诉女儿自己的生理期。小女孩会习惯这件事,接纳自己的成长,直到女儿再陪妈妈面对衰老。
另一方面是,就算铁梅这个角色已经这么酷了,她终究还是太辛苦,太全面,承载太多了。她还是会崩溃的。母亲再松弛,也比不过“好爸爸”松弛。
我觉得非常浪漫的是,邵艺辉导演在电影里把母亲的劳作声音比作大自然里气象万千的一切,很妙很抒情,厨房灶台卫生间锅碗瓢盆扫帚里的劳作,就是跟宇宙里打雷刮风火山爆发一样伟大,因为妈妈孕育和托举了生命。
我第一次在电影找到了,我看见做了母亲们的朋友们家里做家务时的感触:天啊,她怎么这么厉害的!她竟然轻轻松松做了这么多!她都不诉苦的啊!
这是对“女性叙事狭窄没有格局”这类批评最好的反击。不是我们没有格局,是你没有看到这么大的格局。
顺便,电影里宋佳穿的每件衣服都好有梗!忍不住盯着看上面都写了什么。
钟楚曦扮演的小叶会被形容为“恋爱脑”。
但角色塑造很清晰地指出了这种基本上只有女性才会有的心理状态从何而来:因为从小缺爱,缺爱又是因为父亲没有好好对待母亲,母亲再因为踢猫效应而精神虐待孩子。小叶总是非常不配得,因而一场从约会软件开始的关系里她也非常卑微。(对了,这种关系按现在说法叫situationship。)
另一方面,现在“不要恋爱脑”“女人要酷一点”这些新思潮也会影响小叶。她会假装自己是单亲妈妈来让自己显得更酷以掩饰她的缺爱和渴望。谎言当然引发了笑料,预告片里出现了这个梗,男人误以为铁梅和小叶是一对。
当铁梅发现了小叶这样的恋爱真相时,她拥抱了她。这个拥抱非常动人。她因为感受了她的缺爱和不配得而心疼。
会缺爱,会不配得。但,会好的。
把视野放宽一点,去体会生活里除了恋爱之外的其他的情感,我们应该会变得更好的。
曾慕梅(快快)扮演的女儿茉莉,也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角色。
她不是那种“好看可爱”在表面上的小女孩,乍一眼看过去淡淡的,普通的。连她的聪明都是慢慢渗出来的。
也许,看起来普通却总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女孩,比那些在电影只被简单粗暴塑造为美丽可爱象征的小女孩,更接近真正的小女孩。她不是某一种“萌点”,她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每一天都在成长的,会有缺点但也会学习的,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她是大人的镜子,她也可能是更好的大人。
关于爱情和约会,《好东西》延续着《爱情神话》的处理,很轻盈,但是更自然,洞察用细节来呈现。
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铁梅跟新的约会对象乐队鼓手(章宇)开始亲热,却被对方撕了衣服。她立刻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睡衣”,对方说,这是“从片里学的”。铁梅告诉他色情影片是一种男性的一厢情愿的幻想。鼓手自知犯错准备退下。铁梅又把他叫了回来。
这个叫回来是最好笑的——我们顺直女的苦!找到个暂时能承受的约会对象也不容易!教育一下先凑合吧!
以上种种,显然,电影是一种女性叙事、女性视角、呈现了女性互助,两个女人一起带娃的梦幻场景反复出现。宋佳、钟楚曦、小演员曾慕梅,自身的气质都是那样贴近角色。
但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些关键词已经有一些预先审判:是不是“陈词滥调”,是不是套用网络热点……
而我个人的感受是,看到这样的作品,才会真切感受到,女性表达尚有太多可能。很多观点,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把观点去融入一个作品,给我的体验就是全新的,很清新的,非常灵巧生动的。
这是一部疗愈中带着锋利的电影。
《好东西》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女人是好的。
好,是女子拼在一起。本片的英文名字就是我们这些年说了太多次的,her story,历史是他的故事(history),但该到我们讲述“她的故事”的时候了。
但《好东西》最后指出了一件事:做母亲、做女人、做女儿、做女员工、做女学生,必然是不完美的,因为总有挑剔女性的方法。所以,无所谓。
真正的疗愈不是“通过我的努力获得了爱情”“通过我的辩解获得了社会认可我是一个好女人”,而是,不要把评价标准放到别人手里。不要被既有的游戏规则牵着走,去创造自己的新世界。
这个内核还是非常有锐度的。而这,正是通向自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