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位年逾六旬的阿姨前往退管所办事,遇阻后投诉,竟被工作人员打得嘴角溢血!
更为荒诞的是,当地退管所称他们未安装监控,没办法提供当时现场的相关证据,于是,双方各执一词,这次调解最终以失败告终。
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事件起因4月3日晚,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起“六旬阿婆称遭退管所人员打至嘴出血,调解仍存分歧”的新闻。
这位六旬阿婆是陈女士,3月26日下午,她要为海外友人办理退休年审,于是匆匆赶到海珠区滨江街退管所。

当她递上从邮局取回的信件时,工作人员却以“海外信件已过期,有效期仅一个月”为由,拒绝为其办理业务。
陈女士满是委屈,急忙解释说,信件当日上午才从邮局拿到,而且在另一个退管所已经能够成功录入了。

然而,无论她怎样解释,工作人员皆不应允,多次沟通均无结果之后,陈女士心生疑窦,怀疑工作人员蓄意刁难,于是提出投诉。
就在这当口,工作人员张女士刹那间情绪失了控,起身厉声质问陈女士,旋即,竟猛力击打陈女士的面部与胸口。
陈女士惊惶失措,一面大声呼救,一面选择报警。

从陈女士女儿简小姐出示的病历来看,陈女士被诊断为唇裂伤,伤情暂定为轻微伤,而张女士未达轻微伤。
3月28日,简小姐自派出所得知这个退管所并没有监控,张女士脸部带伤,而另两名工作人员说二人存在“互殴”行为。

简小姐一听就怒了,她认为这个根本不是“互殴”,随后她还出示了一段张女士于事发当日下跪的视频。
她称:“那时,张女士面部并无显著伤痕,自那之后,我母亲与她便再无肢体上的接触。”

时光悄然流转,4月2日已至,滨江派出所民警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可张女士并未露面,由其母亲代劳参与调解事宜。
张女士的母亲说,那时候陈女士情绪颇为激动,不但辱骂工作人员,还妄图强行闯入办公区域,推搡间,张女士右耳被咬伤,头发被抓扯,而挣扎之时,她不慎肘击到陈女士面部。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愈发激烈,此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警方说会找时间再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就会根据案情依法处理。

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匪夷所思,堂堂一个办公单位,居然说没有监控!
在如今这个监控设备普及的时代,许多店铺甚至居民小区都安装了监控,可作为为群众服务的办公单位,却在关键时候拿不出监控视频。
这不禁令人心生疑窦,究竟是确为疏忽,还是另有隐情?每一次“没监控”的说辞,都像是对公众信任的一次冲击。

没监控提供不了现场视频,都是靠双方描述,目前看来谁更理亏呢?很多人都认为是退管所工作人员。
第一,张女士身为公职人员,理当以身作则,保持沉着冷静,约束自身言行。
即便陈女士言语有些激动,张女士也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应对,而不是率先动手,让矛盾升级。

第二,陈女士提出投诉时,张女士应该虚心接受,反思自己工作有没有不足,而不是情绪失控和陈女士发生肢体冲突。
毕竟,若工作人员按规定不予办理业务是正确的,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根本无需引发如此激烈的冲突。

最后再来说说这信件有效一个月的规定合理吗,况且还是海外邮件,是否有刁难之嫌呢?
海外邮件由于距离远、运输流程复杂,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送达。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给予一个月的有效期,无疑给海外退休人员及其代办人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退管所作为服务机构,在制定规定时,本应充分考虑到海外邮件的特殊性,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规定,给群众造成不便,这难免让人怀疑其是否存在刁难群众之嫌。
写在最后起码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公共服务机构管理有漏洞,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纠纷处理过程中,证据缺失给公正裁决带来困难,相关机制需要尽快完善。
目前,警方尚未给出最终的处理结果,退管办也未就此事给出更明确的回应。
吾等殷切期望相关部门能深入调查此事,为陈女士讨回公道,向社会大众作出交代。

同时,各公共服务机构应以此为戒,加强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优化业务规定,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也希望在未来的纠纷处理中,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公平正义不再因为证据缺失而难以伸张。

广大读者,对于此事,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