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排队9人托!央媒为民除害,怒揭大锅卤菜骗局,结局大快人心

娱之以理了 2025-04-08 18:24:56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之以理

编辑|娱之以理

前言

今年315的曝光可谓让众人“寒了心”。

不过,谁能想到,大锅卤菜的骗局才更过分。

但好在这次,央视为民除害,怒揭骗局。

结局可谓是大快人心。

01

当你以为自己发现了财富密码,准备大干一场,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这时,往往大多数伴随而来的是意外。

这其中,往往都是别人精心策划的陷阱,自己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像闫珂夫妇就是如此,两人志气满满地走上创业的道路。

却不想,竟是陷入了骗局之中。

原来是这两口子在网上看到大锅卤菜的爆火,就自己交了报名费进行学习。

不过,却被现实打败了,闫珂夫妇的小摊生意与大锅卤菜师傅承诺的“一个多小时卖一大锅”大相庭径。

他们的生意完全没有网上的卤菜摊那样人挤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自己的“同行”有很多。

那摆放卤菜的方式,仿佛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

而这些同行生意同样很不景观。

除了卤菜骗局之外,还有更高端的骗局。

这就不得不提到AI了。

AI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有趣了很多,但一起来的还有“危险”。

熟人诈骗是AI换脸诈骗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骗子深知人们对熟人的信任,于是想尽办法获取目标熟人的相关素材。

一旦获取到足够的素材,骗子就会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和变声。

伪装成熟人与受害者进行视频通话。

除此之外,身份伪装也是骗子常用的手段之一。

他们会冒充明星、专家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从而,利用人们对这些身份的信任和敬畏心理,实施诈骗。

诈骗的存在可谓是让人防不胜防。

甚至有的的骗局还收上了学徒。

这就还要提到闫珂夫妇了。

闫珂夫妇被骗是因为大锅卤菜做了很多短视频的宣传。

在短视频中卤菜买的可谓很火热。

这些这些宣传,一个个都在疯狂撩拨着人们的心。

视频里,卤菜的香味像是要溢出屏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顾客,他们排着长队,迫不及待地掏出钱包。

可以说,没过多长时间,一大锅卤菜就被抢购一空。

甚至,还有摊主拿着手机,展示着一天的收款记录,那一连串的数字,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闫珂两口子这才动起了报名学习卤菜的心思。

但这些竟都是“伪造”的。

02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直播行业可谓是异军突起。

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力量。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在带货方面也是“一把手”。

换句话说,现在很多行业都会进行直播,利用互联网去做生意。

其中就不乏做水果生意的。

不过,卖水果竟卖出了水果骗局。

众所周知,各种普通的水果换个名字就成了“贵族”品牌。

爆炸桃就是如此。

爆炸桃被一些商家嗅到了“商机”,取了这个新奇的名字。

然后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进行大肆宣传。

他们声称爆炸桃是一种稀有的品种,口感独特,甜度极高。

甚至还编造出一些虚假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来吸引消费者。

在商家的精心包装下,这些原本无人问津的裂果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网红水果,价格也一路飙升。

不过,今年,央视对水果骗局进行打假。

爆炸桃和寻常的桃子并无异常,只是表面裂开了而已。

不得不说,这个骗局很“精心”。

不过,更精心的还是跑龙套的“演员”。

卤菜摊的爆火就少不了这些“演员”。

这个摊前能挤满的人很多都是“托”。

10个排队的人中有9个“托”都毫不夸张。

因为在排队中能经常看到这些“熟脸”。

除此之外,这些“托儿”的购买行为十分不自然。

要知道,正常顾客在购买卤菜时,会仔细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询问价格、口味等问题,还会和摊主讨价还价几句。

但这些“托儿”却不同,他们大多不怎么挑选,直接进行选择

并且,他们在付款时也非常爽快,连价格都不看一眼,言行举止间丝毫没有对美食应有的关注。

不过,不要小看了这些“托”的影响。

一些消费者看到生意的“火爆”,纷纷前来光顾。

甚至他们制造出卤菜极为抢手的假象,就是为了等“收徒”。

不少网友就因这些深受其害,纷纷交钱当学徒。

但好在,央媒及时出现。

03

前几日,央媒为民除害,怒揭大锅卤菜骗局,对它进行了曝光。

原来有记者注意到这些“摆小摊就衣食无忧”的博主,在他们身边有一些“老演员”,就是上文中的“托”。

除此之外,还有媒体发现,这样的“摆摊”直播间有专业的场控。

这些场控会让网友质疑的声音被清除,这样,直播间的评论区就只剩下好评了。

这让央媒对他们进行了曝光。

并且,在曝光的文章中还提到多个被骗的案例。

央媒的曝光让虚假无处遁逃,也让消费者看清了大锅卤菜的骗局本质。

不得不说,对大锅卤菜的这个处理结果,可谓是大快人心。

还让众多网友纷纷拍手叫好。

并且,这次对大锅卤菜的曝光还维护了市场的一定秩序。

这些乱象的曝光,加强了公众的监督意识,让市场更加公平、公正。

不过,打假的路还很长。

很多电商平台有着虚假发货的做法,这让消费者困扰不已。

有很多消费者在商家进行发货后,根本没有实际收到所购商品。

但平台上却显示已发货甚至已签收,这是虚假发货的常见手段。

希望电商平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断加强对商家的监管。

对虚假发货的行为进行处罚力度,同时,引导商家诚信经营。

要知道,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骗局或许会以各种新的形式不断出现。

希望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这些虚假冲昏头脑,避免陷入骗局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这些骗子无处遁形。

你对这些骗局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

3·15案例丨网购衣服久未收到,电商平台认定商家“虚假发货”|广州日报

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人民日报

提示丨换个名字价格翻倍!这些果蔬界的“大忽悠”,你买过没?|光明网

0 阅读:4

娱之以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