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破,谁比敌军更可怕?
靖康二年冬天,北宋的汴京城陷落。这一天,金军攻入城中,北宋的皇帝宋钦宗和他的父亲宋徽宗一起成了俘虏。
但令人意外的是,金军的冲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带来“屠城”的惨剧。真正让人胆寒的,是城破后那些溃散的宋军和他们的所作所为。汴京百姓的劫难,竟然是从自己的军队开始的。
这背后,藏着一段让人难以释怀的历史真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6c9e23101031018672422d28ae0fc0.jpg)
城破之后,宋军乱杀
汴京城破的那一刻,城墙上的宋军士兵成千上万地丢下武器,成了逃兵。他们从城墙上蜂拥而下,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内。此时的金军还在组织攻势,没有全面进入城中,但那些刚刚放弃抵抗的宋军却开始了另一场疯狂的“战斗”。
他们不是去抵抗金军,而是开始劫掠自己的同胞。
人们四散奔逃,街道上满是尸体。宋军士兵冲进民居,不分贵贱,肆意抢掠。
百姓的财物、粮食,甚至性命,都成了他们发泄失败怒火的目标。比起尚未全面杀入的金军,这些溃散的宋军显得更加凶残无情。
有人说,城破之后,汴京街头的鲜血,更多是被宋军士兵染红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1c0163e7bae9d3caffd939e75f6637.jpg)
更让人扼腕的是,一些忠诚的将领也死于同袍之手。姚友仲,这位在汴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将领,并没有死在金人的刀下,而是被混乱中的宋军乱刀砍死。
勤王的功臣张叔夜也差点命丧自己人手中,身中数刀,险些丢了性命。那些曾竭尽全力守城的宋军将领,最终竟然没能逃过自己同胞的屠戮。
皇帝为何不跑?
在金军围城的最后几日,汴京的局势已经明朗。
金军很快就要攻入城中,皇帝和朝廷应该尽早撤离。面对这样的生死关头,宋钦宗却选择留在城内,甚至对劝他逃跑的将领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有人不禁要问:这位年轻的皇帝,为什么不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7edfe9ee9c8e304e81926b5d6733aa.jpg)
其实,当时的汴京,撤离皇帝并非不可能。汴京的内城周长近二十里,外城更是超过五十里,东南方向的城门并没有被完全封死。
而皇帝身边还有至少四万余名士兵,其中直接守卫皇宫的禁军有一万多人。这些兵力完全足够护送皇帝突围,哪怕金军发现追击,皇帝也有不小的胜算。但令人费解的是,宋钦宗始终没有动身。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些忠于皇帝、试图保护他突围的将领,竟然受到了杀戮。禁军的蒋宣和李福冒死闯入皇宫,催促钦宗赶紧撤离。
结果,十多天后,这两人却被钦宗以“逼宫作乱”的罪名处死。
这种“忠臣必死”的结局,在北宋并不少见。这也让许多将士逐渐心灰意冷,战斗意志一落千丈。
不跑的背后:议和的幻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64fcfa5ad8b9924ef091ccfa592b3c.jpg)
宋钦宗不跑,并不是因为他铁了心要与汴京共存亡,而是因为朝廷还在幻想议和。事实上,在金军攻城之前,北宋就已经开始了议和的谈判。割地、赔银,甚至将两河之地拱手让人,都是谈判的一部分。
只不过,金军对和谈并不满意,他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宋皇帝必须亲自出面签订协议。
这对北宋来说是个致命的要求。皇帝亲自出面会盟,不仅是割地赔款的问题,更是国体的严重羞辱。朝中分歧巨大,没人敢拍板。
于是,金军索性开始攻城,目的很明确:逼皇帝低头。
汴京城破后,宋钦宗终于别无选择。金军不仅逼他出面签约,还要求割让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更糟糕的是,皇帝和百姓的命运也一并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被议和幻想拖住的北宋朝廷,到最后丧失了所有主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钦宗的犹豫和朝廷的软弱,才是真正导致汴京城破的根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e255ca44aa4a8c51b442ce475d8da9.jpg)
女真人,比想象中“仁慈”
让人讽刺的是,比起溃散的宋军,金军的破坏反而要小得多。当金军攻入城中后,虽然也有抢掠和杀戮,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屠城。
金军的统帅粘罕和斡离不甚至专门下令,要求尽量约束士兵,安抚百姓。对于这些来自北方的女真人汴京的财富已经是他们的战利品,没必要赶尽杀绝。
相比之下,金军的“仁慈”显得格外刺眼。
那些在城中肆意妄为的宋军士兵,才是真正让百姓感到恐惧的力量。与此金军的目的也很明确:他们要土地、人口和财富,而不是一座废墟。正因为如此,他们选择了与北宋议和,而不是直接将汴京化为焦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d60b99de5eda9cba19a97d6a64f5d1.jpg)
汴京的沦陷,既是一场军事的失败,更是一场内部信念的崩塌。
那些奋战到最后的将士,最终死在了同袍的刀下;那些本该保护百姓的军队,却成了百姓的刽子手。而皇帝和朝廷的犹豫不决,更是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渊。
有人说,靖康之变是北宋灭亡的开始。
这场灾难不仅让皇帝沦为阶下囚,也让百姓失去了对朝廷的最后信任。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朝廷内外的集体迷失。
或许,比敌人更可怕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