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人一直被人们视为奸雄,这个词准确地描述出了曹操的形象,古往今来也只有曹操一个人可以担得上奸雄的称号,说明人们承认曹操的韬略,对他的为人却争议颇多。
有人认为,曹操机关算尽太聪明,为了一个王位拼搏了一辈子,最后却让司马家捡了现成的;但也有人认为,尽人事知天命,个人是无法对抗历史的走向的,曹操属于时也命也。
曹操身上这么多的争议,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空盒杀荀彧一事了,这件事几乎决定了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他奸诈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但是106年之后的历史才体现出曹操的睿智。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正印证了那句话——乱世出英雄。魏蜀吴三国各自都有着一大批的武将和谋士,但要说到三国时期排名第一的谋士,非荀彧莫属。
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他们两人都属于宰相级别的大才而非单一的谋士,同属于曹操阵营的杨修比起荀彧来又差得太远,因此荀彧作为第一谋士是毫无争议的。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荀彧一手制定了曹操对外发展的战略方针,可以说是曹操能够与蜀吴抗衡的最大王牌,曹操也深知荀彧的能力,将其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跟很多三国时的能人不一样,他出身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庭,荀彧的父亲曾经拜相,他的叔叔也是汉朝的大官,在父亲的安排下,荀家和中常侍唐衡联姻,这更加巩固了荀家在汉朝的地位。
公元189年,荀彧正式进入仕途,不久之后就来到袁绍的手下当差,在曹操崛起之后,荀彧又来投奔曹操。这一时期的荀彧有一丝怀才不遇的意味,他明白虽然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朝政已经被董卓把持。
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择良木而栖。在分析了局势以后,曹操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也只有曹操能够帮助他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曹操拿下兖州之后,在荀彧的建议下又开始对徐州发起了进攻,因此兖州城内空虚。当时的陈留太守张邈早就对曹操不满,他抓住这个机会反对曹操,并且联系了吕布一同起兵。
要知道此时的兖州城防空虚,仅有一支负责守城的部队,要是吕布带大军前来,曹操的大本营必然失守。荀彧早就看穿了局势,他明白一旦曹操带兵攻打徐州,必然有人会趁虚而入,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准备。
他急召夏侯惇支援兖州,夏侯惇到达之后就发现守城的将士开始了骚乱,荀彧直言军中定有张邈的内鬼,于是夏侯惇将带头闹事的人全部就地正法,这才稳住了军心。

内鬼一除,兖州的守城将士们上下一心抵抗住了吕布的数万大军,这都是荀彧在其中运筹帷幄的功劳,不久曹操带领大军返回,打败了吕布,解了兖州之围。
之后,荀彧一路辅佐曹操,不仅帮助曹操打败了黄巾军,还让曹操迎回汉献帝,并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大计,让曹操一路升级,最终成就霸业。
荀彧之死荀彧和当时的很多谋士完全不同,比如诸葛亮,作为蜀国的第一谋士,他是会跟随部队出征的,也就是说诸葛亮还有着指挥军队的才能,毕竟只有深入前线才能想出最合适的策略。

荀彧则不是这样,在曹操前期那么多的战事中,荀彧却很少随军出征,大多呆在大本营运筹帷幄,反而是曹操这个老大在外面征战,不知道的,还以为荀彧是主公呢。
从这个小细节也可以看出荀彧超越常人的头脑,荀彧和曹操一个出计谋一个去执行,君臣之间的搭配可谓是亲密无间。事实证明两人的合作也是天作之合,可问题在于曹操和荀彧对于未来的理想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导致了荀彧的悲剧。
在曹操夺得荆州之后,北方几乎已经落入了曹操一个人手里,因此他想要加官晋爵,并要求加封九锡。荀彧却认为不应该如此,因为汉献帝仍然存在,而曹操只是一个臣子。

臣子保护皇上,这不是分内之事吗?怎么能够因为立了大功,就向皇帝提出如此僭越的要求呢?此举引发了曹操的不满,在攻打孙权之前,曹操罕见地让荀彧到军中劳军,并且差人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
荀彧拿到盒子之后,打开一看发现空空如也,聪明如他立马领悟到了曹操的意思——我这里以后没有你的饭吃了。
曹操直接摆明了要将荀彧辞退,荀彧这样的人哪能受到这样的羞辱,他明白就算自己苟且偷生将来也一定会遭到曹操的清算,还不如有尊严的走,所以失去所有信念的荀彧决绝地喝下了毒药,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读历史可以知兴替,就是说人类历史是有着周期律的,历史的车轮虽然不断地往前,但其中有很多事情是从未改变的。也许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做了很多在旁人看来离经叛道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事。
但这些事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曹操的选择似乎都没有错。就拿他杀荀彧这件事来说,虽然很多人都会为荀彧鸣不平,但如果我们真的代入一下曹操的视角,以曹魏政权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讲,杀荀彧可能真的是正确的选择。
魏蜀吴三家归晋,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让司马家笑到了最后。

可是晋朝并没有延续汉朝的历史,统一后不久,中华大地又再一次陷入了分裂之中,106年之后更是导致了五胡乱华事件的发生。
晋朝虽然一开始看起来是统一的王朝,但实际上内部的士族阶级互相争夺利益,国家本质上并不团结,这也是导致晋朝最终分裂的根本原因。
而荀彧的出身,我们在文章开头就讲过了他是汉朝贵族的代表。要是留荀彧一条命,再加上他如此之高的功绩,也许将来就是曹魏政权的一大威胁,曹操才做出了杀掉荀彧的决定,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远见,真乃枭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