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2》科普详解:春条拿手的馎饦,到底是什么美食?

时光琉影 2024-08-01 10:56:53

第二案“仵作之死”中,他们一直在念叨一种美食,叫“馎饦”,一刷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案件上,没有太注意这份食物,现在三刷,终于可以把这个疑问续上,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东西了,这篇干货很多,建议先收藏,再品读,定会收获满满!

三次提到馎饦

第二案中,馎饦这个名字一共提到了 3 次,第一次是独孤羊与县尉,独孤遐叔吃饭的时候,他们同姓独孤,又都有一个长相极为相似的娘子,喝到高兴处,独孤遐叔更是把独孤羊认做了大哥,两人就此成了拜把子的好兄弟。

独孤羊说,你嫂子做了一手好馎饦,改日来我家,让她做给你吃。独孤遐叔满口答应,应是也知道这馎饦好吃。第二次是在独孤遐叔中了暗器之后,他迷迷糊糊的把大嫂春条当成了他的娘子,晃晃悠悠的就“飘到了”独孤羊的家,对春条伸出了手。

还好春条这人正直,没有春性杨花,不然可能就出事了,当时独孤遐叔说的大概意思是,我来吃馎饦,我要吃娘子做的馎饦,而第三次,就是案件了结,众人心结打开,春条对独孤遐叔说,昨晚你大哥托梦给我,让我给你做碗馎饦,如果你想吃,随时来。

独孤遐叔拱手,这三次馎饦的出现,看似没啥用处,可仔细想想,应该是一种情绪上的递进,初识、情深、释然。既然它的作用这么大,那么馎饦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做的呢?

什么是馎饦

馎饦是一种非常古老又传统的面食,又名“羹饦”或者“汤饦”,这种面食在古代的敦煌非常的流行,基本上就是他们的早餐。北魏的《齐民要术·饼法》中说过它的具体做法,大概就是将面团捋成条段,每二指一断,浸水变薄,然后急火煮熟,在搭配调料或汤料,就可食用了。

馎饦的外观白白的,有种Q弹的感觉,口感滑嫩,搭配羊肉、鸭肉等一起食用,口感更佳。与馎饦类似的面食,在甘肃地区也有,但他们的名字叫“拨鱼子”或“拨疙瘩”,做法略有区别,它是把面的薄片,用筷子夹入沸水中煮熟,然后食用。

其实我们平常吃的刀削面,多多少少也有点馎饦的感觉,因为它又叫“面片汤”差不多是一个东西。馎饦除了是日常的食物之外,就算是不吃馎饦的人,到了一些传统节日,也会吃它,比如说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这一天人们都会食用馎饦。

那么它为什么要叫馎饦呢?应该是从敦煌传过来的!

为什么叫馎饦

馎饦这种食物,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进中原的,名称应该是语音音译,猜测是由突厥语或者其他中亚语言转换,到了中原就成了馎饦。到目前为止,剧情中提到过的,有名字的食物,就只有馎饦,而它又与这次的西行主题贴合。

编剧说过,此次西行的终点落在了敦煌,与首案的“降魔变”壁画一样,最后一案也是敦煌的壁画,馎饦又是敦煌的食物,算是做到了首尾呼应。并且它很可能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对历史,对文化,对剧情都有一定的亮点。

如果因为这篇文章,你对馎饦产生了好奇,不如立刻找个小饭馆,点一碗“面片汤”尝尝,那样就能品尝到犹如春条为你做的馎饦一样的口味了!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