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为王的当下,任何能吸引眼球的元素都可能成为商业利用的对象,即便是普通人的姓名,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具备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大衣哥”朱之文,这位从田间地头走出的草根明星,其姓名就遭遇了被恶意抢注商标的困境。

朱之文,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歌手,因在选秀节目中穿着一件军大衣演唱而迅速走红,并因此得名“大衣哥”。然而,随着名气的飙升,他的生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纷扰。除了不断的敲门拜访和镜头围堵,更令他无奈的是,自己的名字竟被多家公司和个人抢注为商标。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与“朱之文”相关的商标申请已超30次,涵盖食品、服装、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商标已注册成功。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商标被用于包子铺、内衣店甚至殡葬服务等,完全不顾及朱之文本人的形象和感受。有公司甚至在商标说明中标注:“本品牌灵感源自著名农民歌手朴实形象”,赤裸裸地将他人姓名当作营销工具。

面对这种恶意抢注行为,朱之文显得束手无策。他坦言,起初连商标是啥都不懂,直到有粉丝因买错包子铺找他维权,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他多次起诉网暴者并胜诉,但对于商标抢注的维权之路却步履维艰。商标法规定的异议期仅3个月,而大衣哥得知被抢注时往往已超期限,加之异议程序耗时长、成本高,使得他难以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场商标抢注风波,不仅暴露了法律在应对此类问题上的滞后性,更折射出流量时代的人性贪婪。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一些人肆无忌惮地消费着名人的姓名和形象,无视其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大衣哥的遭遇,无疑是这个时代悲歌的一个缩影。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启动专项行动,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这无疑为朱之文等名人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时,更应注重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让法律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实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