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词坛有两个盟主是没有争论的,他们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辛弃疾,他们分别率领群雄创造了两个跌起的词坛巅峰,以后再没有哪个时代哪个作家创造过这样的辉煌,人们提词必提宋,说宋必说苏辛,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熠熠地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永远是读者的盛宴!然而苏辛之间,虽然都以豪放词著称,但二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苏轼偏文,辛弃疾偏武,苏轼多了几分旷达,辛弃疾胸中多有不平之气。所以,二者词作中还是展现出不同的气象,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苏轼
那么,二者有没有一个优劣之分,谁更胜一筹?肯定有人会说,哎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怎么老问这些无聊的问题,想这些无聊的事情!可是,我就想较一个这个真,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比较必有伤害,比较就得说实情,不能一顿猛夸,毫无新意;比较不能你好我好,怕得罪人;比较是一门艺术,要能看得准,挑得在理,弄清优劣!
首先,苏轼作品中有一种东西是他作品的硬伤,让他的作品一下子变得空洞,没有了结实感,让人读起来没有味道,多了几分厌恶,那就是文人的矫情!这种东西流露在作品中,一下子让作品跌落好几个档次,整个作品都显得轻飘飘的,一点都不耐人寻味。例如他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总是让我觉没有几分真情实感,多了几分娇柔造作。我知道很多人都称赞这首词,可是这样干巴巴的没有多少真情实感的句子实在是提不起我的兴趣。还有那句“吾心安处是吾乡”。说这样的话实在是让人觉得无聊得很,没一点意思!估计我又得罪了许多谦谦君子,好吧,就这样吧!
定风波
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词作就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倩何人,唤取红中翠袖,揾英雄泪!”一个大丈夫的儿女情长,藏在心底的坚强与温柔,无奈与深情,全在这寥寥数语之中了。他写潇洒,“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他写霸气,“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这种目中无人的自信,是境界独一无二的表现,是作者精神境界上升到一定层次的表现!他讥讽那些苟安避祸之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句句都是肺腑,句句都直击人心!
第二,苏轼的词作,还有一个极大的毛病,经常玩文字游戏,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堆积文本。辛弃疾的词作也有这个问题,但要少得多。苏轼终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其实很多都是无聊时打发时光的产物,并没有多少阅读价值,只是他自己无聊的习作。可是后人却非要把篇篇都奉为经典,一股脑地全接受,却不愿在真正的经典上多花一点时间,喜欢孤僻奇崛,自认为是性情高雅,不拘一格。让人看了觉得无聊得很!
水龙吟
一个人用笔应该是有感而发,应该是有的放矢,大该都是在情不能已时的一种即兴发挥,文字之中浸透着作者的情感与操守,有着他独特的情感体会。而辛弃疾的词作大多体现了这一特点,心中块垒,不浇不快,他以笔写心,使作品灵韵神通,精气十足,仿佛一段行为艺术在你眼前上眼,看得人兴味十足!
正因此,我是觉得辛弃疾更胜苏轼一筹,我更喜欢品读他的词作,觉得有许多值得人品匝的地方,是词林中难得的精品。当然,由于苏轼的地位,很多人更偏向于苏轼,仁者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