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断供”稀土,打到了美国的痛处,美财长这个时候劝中美各退一步,为什么不成立?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启动特殊调查,为什么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呢?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关税政策,中方“卡脖子”反制来了。根据美媒报道,中国已经“暂停部分稀土和磁铁出口”。这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对于稀土大家不会陌生,它不仅是生产半导体产品的材料,还在航空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作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每年出口的稀土占到了全球大约80%。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到了七成左右。也就是说,稀土被“断供”后,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和航空军工产业受损严重。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财长贝森特开始向中国喊话,想要劝中美各退一步,来达成相关协议。但很明显,贝森特的言论是不成立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美这一轮关税战的过程。起先,是特朗普宣布对华征收对等关税,中国才进行反制的。看到中方反制,特朗普不仅没有收敛,反而继续提高加征关税的税率,当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税率来到了145%,中方也对美国加征了125%的关税。可以说,中方的行动是美国所没有想到的。除了加征关税之外,对稀土进行出口管制也是中方反制措施之一。这些都打到了美国的痛处。现在,美国感觉兜不住损失了,开始向中国求和。既然如此,美国就应该首先拿出诚意,而不是让双方各退一步。所以,贝森特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表现出谈判的诚意,那中方也就没必要进行积极回应了。
有意思的是,在贝森特发出求和的言论之后,特朗普便签署行政命令,要对进口关键矿产进行调查,媒体分析,这种特殊调查“可能是征税前奏”。不过,特朗普这项行政令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目前已经在关键物项方面对美采取了出口管制。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开始对美“断供”了。那特朗普在这个时候再进行调查,想要加征关税就是后知后觉了。如果非要说实际意义,就是特朗普是在用实际行动来告诫国内的一些企业,想要从中国进口稀土材料,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美国是中国稀土出口第一大客户,但这只能说明美国对华在稀土方面的依赖性比较高,仅此而已。
所以,特朗普的做法,只能诠释了一个歇后语,就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在国内相关企业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特朗普的做法,只会是火上浇油,给自己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台阶下罢了。这件事情从侧面说明,特朗普确实对中国没牌了。在特朗普这里,他觉得关税大棒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他使用关税大棒,比如特朗普要求中国每年进口美国高达5000亿美元的特定商品;为了组建对华包围圈,他使用关税大棒,比如在对华加征关税之后,对其他国家推出关税“暂缓期”;为了逼迫对手在其他问题上妥协,他使用关税大棒,比如特朗普发出威胁,如果伊朗不签署新的核协议的话,将会对伊朗产品征收二级关税。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出关税在特朗普心中的重要地位。而现在,特朗普却想要对中国已经“断供”的商品加征关税,这种多此一举的行为,意味着关税这张牌已经被他玩烂了,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如果将这件事同刚才提到的贝森特言论结合起来看的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说明在特朗普的内阁里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要知道,在美国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质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如此,共和党内部反对关税政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而对于民主党来说,关税政策已经成为他们反击共和党的突破口。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特朗普还是继续坚持“关税乱拳”的话,美国后面的麻烦将会越来越大。
对于关税战,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贝森特的求和言论是否意味着关税战的转折点,取决于美国能拿出多大的诚意。目前来看,希望渺茫。既然是美国挑起的关税战,那贝森特首先要劝的是特朗普,而不是喊话中国。如果连这个都装糊涂的话,那抱歉,中方的反制行动还将会持续下去,一直把美国打到谈判桌前来。
美债都成废纸了,拿回来投资自己的产业吧[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