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万粉丝的代价,4岁女孩的哭声被谁听见?母亲回应摆拍质疑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2-14 10:30:29

最近,一则关于4岁小网红瑶一瑶被男孩绊倒的视频冲上热搜。镜头里,小女孩蹦蹦跳跳时突然被绊倒,摔得哇哇大哭。网友心疼之余,更质疑母亲是否为了流量故意摆拍。而瑶一瑶妈妈回应:“孩子摔摔打打才能皮实。”可评论区却炸了:“皮实?还是把孩子当工具?”(源自极目新闻等)

瑶一瑶的账号粉丝超两千万,她因纯真笑容和萌态表情包走红,甚至登上央视舞台。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4岁女孩眼带疲惫,黑眼圈明显,至今未入学,整天忙着拍视频、接广告。她的童年被镜头切割成片段,每一帧都标好了流量价格。(源自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某鹅号)

视频中,瑶一瑶被哥哥“轻轻”绊倒,母亲却未第一时间扶起,反而笑着继续拍摄。网友愤怒:“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你却只关心视频效果?”而类似桥段已不止一次上演。母亲解释:“为了视频完整才让哥哥再试一次。”可这话更让人心寒——孩子的情绪和尊严,竟成了剧本里的拍摄脚本。

更讽刺的是,瑶一瑶曾在寒风中给粉丝拜年,小手冻得通红。她问妈妈:“如果我假装摔倒,你会开心吗?”稚嫩的问题像一记耳光,打在成人世界的功利心上。

瑶一瑶的遭遇并非个例。短视频平台上,“网红儿童”早已成为产业链:孩子被贴上“御姐”“天才”标签,被迫配合演戏、带货,甚至跳成人化舞蹈。评论区充斥着“嗑CP”“性感”等畸形言论,而家长和MCN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

有家长坦言:“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有趣,只能靠剧本。”于是,天真被设计成“反差萌”,童言被包装成“金句”。一位双胞胎妈妈签约MCN后,孩子成了“演员”,连念白都要按脚本走。这些孩子失去了真实的玩耍时间,却在镜头前透支着纯真。

我国已明令禁止利用“网红儿童”牟利,但灰色地带仍存。法律专家指出,过度消费孩子可能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甚至诱发心理问题。有老师偷拍学生日常博关注,家长投诉后,老师道歉离职,但伤害已无法撤回。

更可怕的是,流量至上的逻辑正在扭曲教育。瑶一瑶的母亲说“摔打能让孩子皮实”,却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的成长需要安全的环境和自由的探索,而非人为制造的“苦情戏”。

评论区有网友写道:“我们真不是黑粉,只是心疼孩子。”当一个4岁女孩的哭声被千万人围观,当她的疲惫成为争议焦点,我们不得不反思:流量狂欢中,谁在保护孩子的童年?

教育不是一场表演,童年更不该被“催熟”。父母的责任是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非将他们的天真明码标价。就像一位网友的质问:“如果瑶一瑶不是网红,她本可以安心上学、在雪地里打滚,而不是对着镜头强颜欢笑。”

平台需要更严格的监管,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家长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想给孩子怎样的童年?是镜头前的人设,还是阳光下真实的奔跑?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让他们的童年,早早被流量“绊倒”!

你怎么看家长打造“网红儿童”的现象?你认为这种做法有哪些利弊?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