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电视儿童,曾经寒暑假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电视追剧,但如今已经剧荒了很多年。偶尔打开手机各类app左翻右看,新剧倒是很多,但没有一部想点开。刷来刷去,还是在刷老剧。
想当年只要TVB开播,我只要瞄一眼演员表就会看。从主角到配角,这些人就像认识了很久的邻居,看他们在小小的舞台上以同样的一张脸演出不同人生的喜怒哀乐,很有意思。但近十年港剧剧情越来越套路化,演员也没以前那种精气神,不管拍摄手段多先进、镜头多高清,就是少了一种味道。加上疫情后大量演员失业,很多熟悉的好演员都纷纷出走了。人才流失是困境,演员断层也是困境。观众熟知的那帮香港演员最年轻都是00年代成名的,10年以后就很难再捧红新人了。很多在80-90年代有过辉煌的香港演员,如欧阳震华、陶大宇、吴启华等在采访时都提到了一点困惑,他们说那个年代从导演到配角到剧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讨论怎样能让戏更好,新演员在这个过程中能迅速成长起来。到了现在什么都求快,戏一场接一场赶紧拍完应付交差,新人无心也无暇跟导演前辈学习演技,只想快速出名挣钱。如此一来导致整个行业难出精品,也很难培养优秀的新人。港剧如此,大陆剧亦然。过去的三十年有很多优秀作品涌现,但多年过去,发现一直被观众提及的经典,大部分还是老剧。能创作一部传世经典作品,制作态度就能说明一切。87版《红楼梦》,剧组先是请了周汝昌、王昆仑、沈从文、曹禺等大师级人物组成顾问天团给作品质量做保证。接着在全国上万人中精挑细选了150位演员,再把他们放在一起培训文化艺术、练习身段台词;拍摄则历时3年,先后走过10个省市的219个景点,拍摄近万个镜头。这样的精雕细琢,才能出精品。同理,86版《西游记》两部拍完前后耗时17个年头,走遍名山大川才打磨出一部传世之作,辛苦程度不亚于取真经。值得一提的是,以前老剧的制作成本完全无法跟如今动辄上亿的作品相提并论。很多时候剧组严重缺经费,全靠自己想办法,从导演、演员到工作人员,每个人都为作品努力。这样努力的结果就是,这些经典作品到今天仍有观众在看。可如今呢?只求快。剧组巴不得一个月拍完一部剧,赶紧拍完上线。为了挣钱,20集可以讲完的故事注水到80集,主线、副线不够,还要发展十八线剧情,只为了赚点击率与会员费,再捧一捧自家的艺人,怎能令观众不倒胃口。艺术创作是需要距离的。演员曾黎说过,以前他们只负责研究剧本演好戏,有时候戏拍完了也未必跟观众有多少互动,但能出好作品。如今戏还没开拍剧组就各种放新闻,每天买几个热搜就怕人不关注,一点点神秘感都没有了,谁会认真去研究剧情的发展?反正知道都是假的嘛。演员被迫各种营业,也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剧情,如此一来,哪里还会有经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立意一定是深远的。或表达人生哲理,或传递价值观,都具有普世意义。剧种有历史剧、神话剧、悬疑剧、家庭剧、抗战剧等百花齐放,观众的选择多,自然更爱看。比如2008年的《武林外传》,通过无厘头的方式在嬉笑怒骂中讲述了人生哲理,所以它才能被观众反复重温,并一直焕发新生命。而如今的电视,无论披着什么类型的外皮,最后都只会是爱情剧。三百六十行全部都可以不工作,忙着谈恋爱。感情戏甜吗?只有粉丝觉得甜。流量们化着精致的妆容,带着霸道总裁、天下第一的名头,在各个工作场所里谈爱,然而他们的眼神里甚至看不到任何的情感互动。而不少流量演员初中都没毕业,台词都认不全,还指望他们吃透剧本?反正粉丝都会买单,只需要耍帅,卖卖工业糖精就好了。更有甚者,明明男女主戏里演一对,可男女主的粉丝互相觉得对方高攀了自己的爱豆,要在网上互撕抢番位,从开播吵到结束。很多剧集播出后,只要有一丁点没达到粉丝预期,比如谁家爱豆戏份少一些,人设坏一些,一场接一场的骂战就开始了,属实赶客。试问这样乌烟瘴气的作品如何让观众入戏?剧情降智拖沓、演员演技拉垮,戏外粉丝还撕个不停,观众能不赶紧逃跑求清净?烂剧太多,好剧被埋没,最终买单的还是这个行业本身。央视94版《三国演义》当年在日本播出引起了全民热潮,惊动了日本天皇特别关照要重播,试问如今的作品还有这样的影响力吗?尤其现在网络发达,观众随时可以看全世界的优质剧作,连本国观众都不买单的作品,谈何走出国门?宁看老剧不看新剧的怀旧心理,并非真的意味过去就是好的,而是明明时代发展了,新剧的水平却在下降,难免会让人发出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我们需要新的优秀作品可以成为下一代的经典,而不是只能叹息。如想要国剧真正走出国门,就需要痛定思痛,创作出新经典。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海角看天涯#经典老剧#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抄袭必究!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