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您带来干货。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标志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且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那么,为什么这一时期被称为“春秋战国”呢?“春秋”和“战国”又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春秋战国”名称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两部史书。鲁国史官记录当时各国大事,按年、季、月、日记录,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名为《春秋》。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后人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作“战国” 。
“春秋”时期
“春秋”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该书记载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春秋时期的历史。《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内涵。在《春秋》中,历史事件被按照年、季、月、日的顺序编排,以春秋两季的农事活动为记事的起止,故称之为“春秋”。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
这个时候周王室权威逐渐衰弱,诸侯崛起争霸,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促进农业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萌芽;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老子开创道家思想,百家争鸣初现端倪。
这个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制度逐渐取代了井田制,社会逐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社会的雏形开始显现。
“战国”时期
“战国”一词最早见于刘向的《战国策》,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和激烈,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发展军事,以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诸侯国间战争规模更大、更为频繁和残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如商鞅、孙膑、白起、苏秦、张仪等。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大量兴建,商业城市兴起;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百家争鸣达到鼎盛,各学派著书立说,相互辩论,思想文化繁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的高潮。
为什么叫“春秋战国”
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合称为“春秋战国”,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时期在历史上具有连续性,都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主线,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型期,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领悟中华文化传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希望同频的你我,一起向着光,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关注【云书笔记】,和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