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开展一系列重大行动,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碧水保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到去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也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然而,县级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依然艰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需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一年完成。
实地探访:南宁市南宁市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下了大力气。笔者走访了南宁市生态环境局,了解了他们的具体做法。
南宁市按照全流域系统治理思路,高位统筹,构建了高效治理格局。成立了以市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南宁市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2024年,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工作例会,专题协调例会,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
立法保障方面,南宁市相继制定了《南宁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那考河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内河湖泊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加大投入方面,南宁市实施了73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2.46亿元。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5万吨/天,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0.39%,同比增长4.12%。
长效治理方面,南宁市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黑臭水体、排污口多部门常态化联合巡查机制,对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进行月测、月分析、月研判。严格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全年投入超16.2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和管网维护。
精准治污方面,南宁市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累计排查河流岸线2310公里,推动213个污水直排乱排问题整治。经整治后,南宁市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持续实现100%,那考河还入选了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实地探访:北海市蚂蟥沟离开南宁,笔者又来到了广西北海市。北海市以其美丽的海滨风光闻名,然而,位于主城区的海城区蚂蟥沟区域却存在几处黑臭水塘,与北海市的美丽形象极不协调。
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北海市发现,蚂蟥沟黑臭水体问题整治不力。因周边市政污水管网短板明显,常年有大量雨水、污水汇入蚂蟥沟,形成黑臭水塘。
笔者走访了蚂蟥沟区域,看到岸边的钩机正在清理淤泥和水葫芦,几个工人拿着捞网打捞水中的垃圾。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东晓介绍,自被自治区作为典型案例公布后,海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赴现场督导调研,推动问题整改,目前相关问题整改已取得成效。
为做好蚂蟥沟区域黑臭水体整治,海城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清理“小散乱”和控制源头排放专项整治工作,清理了不合规的水产加工企业,搬迁或拆除了违建厂房,排查了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口。同时,北海市市政管理局还组织编制了《北海市蚂蟥沟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开展多项整治专项工作。
专家与群众观点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笔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和当地群众。
专家观点:
生态环境部某专家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需要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在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同时,重点突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他认为,通过立法保障、加大投入、长效治理和精准治污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群众观点:
北海市海城区的居民李大爷说:“以前蚂蟥沟的水很臭,我们都不敢靠近。现在政府开始整治了,水质好多了,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南宁市的市民王女士则表示:“南宁市那考河的变化真的很大,以前那里也是一条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丽的滨水公园,我们经常来散步。”
横向对比与争议话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一些地区在整治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忽视了治理质量;一些地区则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整治进展缓慢。
针对这些争议,笔者认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既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质量;既要加大投入,更要注重技术创新。同时,政府、企业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彻底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仍然任重道远。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相信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告别黑臭水体,迎来碧水蓝天。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治理过程中的长期趋势和潜在问题,不断优化治理策略,确保治理成效能够持续巩固和提升。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结语:共筑碧水蓝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