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遗忘的50幅传世书法

墨海 2023-06-27 15:29:22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些个性鲜明的书法名帖,记录和书写着中国中国书法的心路历程。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是人类的文化财富,是每一个书法人不可遗忘的。

一、巫言鬼语——楚帛书

《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二、肃然景仰巍峨气象——峄山石刻

《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

三、方直之中显圆巧——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四、秀美生动似神品——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在西安碑林。

五、行笔真如野鹤闲鸥——石门颂

《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

六、草书学张芝——冠军帖七、《二希》之冠首篇——荐季直表八、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皇向急就章

九、古雅墨气如新——出师颂

十、墨色有绿意——平复帖

十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十二、初学《黄庭》 恰到好处——黄庭经十三、王氏家风漏泄殆尽——姨母帖十四、天下子敬第一帖——中秋帖十五、雄秀惊人无卜神品——鸭头丸帖十六、沉稳中的活泼——新月帖

十七、尽露晋人韵味——伯远帖

十八、南碑之冠——釁龙颜碑十九、休兼众妙——真草千字文二十、险劲瘦硬自成一家——九成宫醴泉铭

二十一、欧行第一书——梦奠帖二十二、复归平淡以含蓄胜——孔子庙堂碑二十三、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大字阴符经

二十四、行书入碑由此出——温泉铭

二十五、点画之间现丈夫气概——升仙太子碑

二十六、有唐第一妙腕——书谱二十七、挫万物于笔端——文賦二十八、气壮山河化柔为刚——麓山寺碑

二十九、纵笔如飞狂客风流——孝经

三十、龙章凤姿——鹊鸽颂

三十一、飘飘乎有仙气——上阳台帖三十二、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古诗四帖三十三、锋芒利如欧冶剑——自叙帖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烂然——祭侄稿三十五、固是鲁公得意笔——东方朔画赞碑

三十六、书贵瘦硬方通神——玄秘塔碑

三十七、用笔在心心正笔正——神策军碑三十八、落笔洒篆文——三坟记三十九、似微醉之人随意游走——韭花帖

四十、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神仙起居法帖

四十一、肥而不剩肉——同年帖

四十二、神清骨冷无由俗——自书诗帖四十三、文醇笔劲既美且箴——道服赞四十四、端劲高古容德兼备——澄心堂纸帖

四十五、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州寒食帖

四十六、笔落惊风雨——诸上座帖

四十七、听松涛韵得佳作——松风阁诗帖

四十八、运笔如挥快刀利剑——虹县诗

四十九、神气飞扬 米氏墨皇——珊瑚帖

五十、屈铁断金的瘦金体——闰中秋月帖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