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些个性鲜明的书法名帖,记录和书写着中国中国书法的心路历程。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是人类的文化财富,是每一个书法人不可遗忘的。
一、巫言鬼语——楚帛书《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二、肃然景仰巍峨气象——峄山石刻《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
三、方直之中显圆巧——张迁碑《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四、秀美生动似神品——曹全碑《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在西安碑林。
五、行笔真如野鹤闲鸥——石门颂《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
六、草书学张芝——冠军帖七、《二希》之冠首篇——荐季直表八、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皇向急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