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消息,两名美军高层官员透露,他们对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表示“忧虑”,并指出五角大楼正酝酿一项海陆联合反导计划,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先进的导弹威胁。这些导弹不仅具备高超音速与高机动性,还能精确打击移动目标,比如中国最新型的导弹东风-27。
一、外媒透露美方担忧路透社透露,五角大楼正着手推进一项新的海空军协同反导计划,旨在将美国陆军的爱国者PAC-3 MSE导弹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整合,以增强海军的末段反导防御能力。尽管美国海军已为其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配备了标准-3反导拦截弹,但在面对东风-27导弹的潜在威胁时,这些现有的防御措施仍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标准-3导弹的年产量相当有限,美军在2025财年的采购计划仅为12枚,这一数字与中国每年能生产八九十辆东风-26导弹发射车的产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其次,标准-3导弹的采购成本高昂,其中最新的Block 2A型号单价竟达2790万美元,即便是早期的Block 1B也需970万美元。
相较之下,解放军的东风-21D和东风-26据传成本每枚不超过1000万美元。至于东风-27,尽管其具体成本尚未公开,但即便假设其成本翻倍至东风-26的两倍,即2000万美元一枚,也依然低于Block 2A的采购价格。
再者,标准-3导弹属于中段拦截弹,而东风-26以及正在研发的东风-27都具备在大气层内变轨的能力。中段反导的成功率难以捉摸,其拦截效果甚至可能不如PAC-3 MSE导弹的末段拦截。事实上,乌克兰方面曾声称在去年成功使用PAC-3 MSE拦截了俄军的匕首空射弹道导弹。五角大楼此次推动“爱国者导弹”上舰,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该型防空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的出色表现。既然东风-27让美国如此头疼,那它将会给美国造成怎样的威胁?
二、战术战略优势显著
在战术层面,中国通过装备升级,已具备有效打击第一和第二岛链内多个战役及战术目标的能力。
具体而言,东部战略方向上的火箭军常规导弹力量,已按照“三个层次”进行了精心布局:近程及中近程导弹如东风-11、东风-15系列(现已升级至东风-16和东风-17)针对第一岛链目标;中程及中远程导弹如东风-21系列(已发展至东风-26)则针对第二岛链。这一体系建成后,对前两岛链的威胁显著增强。然而,对于第三岛链目标的打击能力,曾是我军的一个短板。东风-27弹道导弹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我军首次能够对第三岛链的战术目标实施常规打击,极大地扩展了区域拒止能力。
从战略角度看,东风-27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甚至可能对美国海军战略构成颠覆性挑战。想象一下,当美国航母在苏伊士运河缓缓航行,或在夏威夷稍作休整时,我们的远程反舰弹道导弹都能迅速发起攻击,这无疑让美国航母——这一海洋霸权的基石——在大洋上变得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现实,美国作为一个海权国家,其海权如何维系?传统的炮舰外交和海权战略是否还能奏效?这些问题让西方媒体深感困惑。三、支出庞大难以为继
为了应对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美国开始在岛链上下文章,但效果可能并不会很理想。10月27日,据美媒《关岛每日邮报》报道,美军正在关岛基地建设一个名为“关岛堡垒”的大型综合反导系统,该系统由16个反导装置组成,旨在抵御东风-27和东风-26等中远程导弹的威胁。该系统分为三层防御:近程由爱国者-3和持久盾牌系统负责,中程则由宙斯盾和萨德系统担纲,远程防御则由提丰系统承担,并配备了先进的预警雷达。
与此同时,美国情报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国火箭军中远程导弹部队的发展,特别是东风-26导弹的生产情况,已受到美国卫星的严密监控。反导拦截并非简单的一发拦截弹对应一发导弹,为了确保拦截效率,往往需要两枚拦截弹应对一枚来袭导弹。随着中国导弹技术的不断进步,导弹的突防能力日益增强,美军所需的拦截弹数量也随之增加。考虑到美军拦截弹的成本本身就高于解放军的导弹,若在中美冲突中大量消耗,美国的军事开支将极为庞大,华盛顿领导层难以接受亏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