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最惨交易血泪史:五大球星集体陨落,辽宁广州南京三输局?

康世轩呢 2025-03-20 22:39:45

CBA三方交易搞得五个球员都不开心,郭艾伦变网红了,王岚嵚打得乱七八糟,祝铭震三分球都不会投了,李虎翼和张俊豪更惨,连上场机会都没有。这交易真是坑,把球员都坑惨了,CBA这规则也太奇怪了吧。

郭艾伦这回真是倒霉,被辽宁队送到广州,本来以为是去养老的,结果可好,直接变成网红了。在辽宁的时候,郭艾伦可是大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场均得分20+那是常事。到了广州,好家伙,场均得分连10分都不到,创下近十年新低,这也太惨了。不过郭艾伦倒是挺会玩,社交媒体直播时间暴增300%,看来是打不好球改行做主播了。

说起来也是可笑,郭艾伦在辽宁的时候可是能单场砍46分的超级控卫,现在到了广州,连季后赛都进不去。更惨的是,广州队为了培养新人,把郭艾伦的上场时间切得七零八落,想打好球都没机会。球迷们都在调尺艾伦不是在养伤,就是在直播养伤。话说的,真是扎心了。

其实仔细想想,郭艾伦这情况也不全是他的错。毕竟都32岁了,正是职业生涯的下坡路,突然换了个环境,适应不了也正常。再说了,广州队的战术体系跟辽宁队完全不一样,郭艾伦一时半会儿也摸不着头脑。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职业球员,适应新环境不也是基本功吗

有人说郭艾伦是被辽宁队抛弃了,其实未必。辽宁队送走郭艾伦,一方面是为了腾出薪资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给郭艾伦一个新的舞台。只是没想到,这个舞台不是篮球场,而是直播间。郭艾伦现在的处境,说白了就是不上不下,打球打不好,直播倒是挺火。

再说说王岚嵚,这哥们儿可真是倒霉。带着CUBA总冠军和MVP的光环来到CBA,本来以为能一鸣惊人,结果倒好,直接变成了战术牺牲品。在辽宁队的战术板上,王岚嵚就像个四不像,既要学赵继伟传球,又要学郭艾伦突破,搞得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更要命的是,王岚嵚的防守简直就是个灾难。1.85米的身高在CBA后卫里算是矮个子了,面对赵睿、孙铭徽这些顶级后卫,简直就是活靶子。随着CBA外援新规的推行,王岚嵚的场均上场时间从28分钟骤降到11分钟,这落差也太大了。有辽宁队的跟队记者说,每次暂停都能看到杨鸣对王岚嵚摇头,这画面想想就尴尬。

其实王岚嵚也挺无奈的,他在CUBA的时候可是攻击型后卫,突破得分是他的强项。但到了辽宁队,却要他扮演组织后卫的角色,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再说了,防守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王岚嵚从CUBA到CBA,本来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结果辽宁队直接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有人说王岚嵚是状元郎,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大家想想,CBA和CUBA的差距有多大王岚嵚从大学联赛直接跳到职业联赛,不适应很正常。再说了,辽宁队的战术体系本来就复杂,就连郭艾伦这种老将都需要时间适应,更何况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王岚嵚呢

再来说说祝铭震,这哥们儿的遭遇可以说是最莫名其妙的。上赛季在辽宁队的时候,场均能拿14.5分,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2%,妥妥的顶级侧翼。结果转会到南京队后,直接变成了蒸发器种强调快攻乱战的体系里,祝铭震引以为傲的定点投射简直就是奢侈品,根本没人给他创造机会。

更糟糕的是,南京队的防守要求把祝铭震给整懵了。西热力江要求他防守五个位置,这对一个身高只有1.96米的球员来说,简直就是噩梦。球迷们都在尺在看见祝铭震蹲底角,就像看见狙击手被发配去炊事班话说的,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其实仔细想想,祝铭震的遭遇也不难理解。南京队的打法跟辽宁队完全不同,祝铭震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很正常。再说了,南京队的主教练可能也不太了解祝铭震的特点,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战术。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职业球员,适应新环境不也是基本功吗

有人说祝铭震是被南京队埋没了,其实未必。南京队引进祝铭震,肯定是有他们的考虑的。可能是想通过祝铭震来改变球队的打法,只是效果不太理想。或者说,南京队的教练组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使用祝铭震。不管怎么说,祝铭震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希望他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吧。

说完了三个老将,再来说说两个年轻人,李虎翼和张俊豪。这两个小伙子本来被看作是辽宁队后场的未来,结果因为这次交易,直接被打入冷宫了。李虎翼新秀赛季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39%,张俊豪首秀就送出7次助攻0失误,这样的表现放在哪个球队不是香饽饽结果王岚嵚一来,这两个小伙子就彻底没戏了。

李虎翼这赛季29场比赛有6次被直接放在替补席上坐穿板凳,张俊豪更惨,直接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在冷板凳和发展联盟之间来回折腾。有个青训尺这两个孩子眼里的光,都被交易预案里的Excel表格吃掉了。话说的,真是让人心酸。

其实仔细想想,李虎翼和张俊豪的遭遇也不难理解。辽宁队引进王岚嵚,肯定是想要即战力,毕竟CBA的竞争太激烈了,没有时间慢慢培养新人。但是这样一来,李虎翼和张俊豪的发展空间就被严重压缩了。这种情况在CBA并不少见,很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都因为得不到机会而被埋没。

有人说辽宁队是在浪费人才,其实未必。辽宁队作为一支冠军球队,肯定是以冠军为目标的,不可能为了培养新人而牺牲战绩。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连自己培养的新人都不重视,那辽宁队的未来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恐怕不只是辽宁队,整个CBA都需要好好思考。

说到底,这次交易之所以会搞得三队都不开心,主要还是因为没有考虑清楚。首先是适配性的问题,王岚嵚的打法跟辽宁队的战术不搭,祝铭震的特点又跟南京队的体系不符。这就好比买衣服不试穿,回家一看发现不合身,这钱不就白花了吗

然后是年龄结构的问题,辽宁队为了32岁的郭艾伦,付出了年轻球员的代价。广州队得到了郭艾伦,但是郭艾伦已经过了巅峰期,根本带不动球队冲冠。这就好比用未来换现在,结果现在没换来,未来还搭进去了,这买卖怎么算都是亏的。

最后是政策判断的问题,CBA的外援政策从四节四人次改成了六人次,这直接影响了本土后卫的价值。王岚嵚、李虎翼这些本土后卫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了。这就好比你刚买了台柴油车,结果政府突然宣布禁止柴油车上路,这谁能想得到啊

其实仔细想想,这次交易失败的根源还是在于球队管理层的短视。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球员不是商品,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每个球员都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战术体系。如果球队不能给球员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再好的交易也可能变成灾难。

这次交易闹得这么难看,其实也暴露出了CBA交易规则的一些问题。首先是青训球员的保护机制严重缺失,像李虎翼和张俊豪这样的年轻球员,说交易就交易,根本没有任何保障。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的菜,还没长大就被人连根拔起,换了个地方种,能长好才怪呢。

然后是球队在评估球员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心理建设这一块。郭艾伦从辽宁队的核心变成广州队的边缘人物,这种心理落差谁能轻易接受这就好比你从公司老总变成了普通员工,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如果球队不重视球员的心理状态,那么再好的球员也可能发挥失常。

最后是政策变动的预警机制严重缺失,球队在做交易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联盟的政策会怎么变。这就好比你在股市里投资,结果突然来个政策大转弯,你的投资策略全都白搭了。如果联盟能提前通知政策变动,或者给球队一个缓冲期,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有个俱乐部经理说得尺们现在做交易就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拆出来的是球星还是定时炸弹说的,真是一针见血。CBA如果不改革交易规则,恐怕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悲剧发生。也许,CBA真的需要考虑建交易冷让球队和球员都有时间好好考虑,而不是冲动决策。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