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先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出生在地主家庭,却选择了革命道路,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富贵不能戮的故事挺吸引人的,我们来聊聊这个人吧。
吴焕先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看到穷人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而地主老爷们啥也不干却过得舒坦,这让他心里不舒服。后来他去麻城蚕业学校读书,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觉得这玩意儿挺有道理的。有一次他回家,竟然把马克思的画像贴到了供桌上,他爹看到后可气坏了,骂他不尊重祖宗。吴焕先却笑嘻嘻地说这是穷人闹革命的导师,能创造新社会。父子俩为这事儿吵了一架,最后他爹拗不过他,大这样在吴家过了个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现在有些年轻人也喜欢把偶像的海报贴得到处都是,不过他们贴的可不是什么革命导师,而是些明星啊、网红啊之类的。
吴焕先从蚕业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共产党,回到家乡后立马开始组织农民协会,搞农民武装。他四处宣传马列主义,发动群众,农民协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农民武装也越来越壮大。有一次,他把几户佃户叫到家里,跟他们讲革命道理,然后一把火把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都烧了,还告诉佃户们以后谁种地就是谁的,不收租了。这事儿在当地传开后,可把地主们吓坏了,吴焕先破家革名声也传开了。我觉得吴焕先这么做挺大胆的,不过也挺冒险的,毕竟得罪了那么多地主,肯定会有人想整他。
吴焕先在新县当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当上了中共紫云区委书记。他搞的这些革命活动可把土豪劣绅们给惹毛了,他家也因此遭了殃。1926年冬天,有个恶霸地主叫吴芾村的,勾结土匪把吴焕先一家五口给杀了,包括他爹、他哥、他嫂子。这血海深仇让吴焕先的革命信念更坚定了。他挺聪明的,红枪会头,在四角曹门、詹家湾、郑家边办了三个革命红学,自己当总负责人。这三个红学发展得挺快,很快就有190多个热血青年加入,成了鄂豫皖边区早期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我觉得吴焕先这招挺高明的,借着红枪会搞革命,既能躲避敌人的注意,又能吸引更多人加入。不过我也在想,如果当时有人告密,那这些红学不就完蛋了吗?
1927年,吴焕先带领农民自卫军解放了黄安城,这是黄麻起义的一个重要胜利。起义成功后,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继续深入群众,到了光山县的柴山保。在那里,他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听取群众意见,为他们谋福利。柴山保根据地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大,越来越有生气。1929年,吴焕先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当上了土地委员会主席,他积极推动土地改革,把地主霸占的土地分给了穷苦农民。当农民们拿到土地时,脸上的笑容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灿烂。我觉得吴焕先这么做挺好的,让穷人有了活路,但我也在想,那些地主会不会因此记恨他,想办法报复呢?
吴焕先还干了一件挺厉害的事,就是策动丁家埠民团士兵起义。这事儿没有打仗,但比打仗还难。他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走得很稳,最后成功了,为革命队伍增添了新的力量。1930年,吴焕先当上了鄂豫皖特委黄安县委书记,继续领导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带领下,红军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也像春天的田野一样充满生机。我觉得吴焕先挺有领导才能的,能把革命搞得有声有色。不过我也在想,他这么年轻就当上这么大的官,会不会有人眼红啊?
后来,吴焕先又当上了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的师长。他带领部队打败了反动民团对商南赤区的多次围攻,还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会剿吴焕先的英勇事迹在鄂豫皖苏区传开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激励着很多革命战士。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吴焕先先后当了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和红二十五军政委。那时候红二十五军的条件很艰苦,但吴焕先像个好舵手,带领红军在风雨中前进。他经常深入基层,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大家都很喜欢他。我觉得吴焕先这种领导作风挺好的,不过我也在想,他这么拼命工作,会不会把身体搞垮啊?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时,吴焕先选择留下来。他当上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和红二十五军军长。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他一点都不怕,带领红二十五军和敌人拼命。在鄂东北的山区,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多次打败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游击战就像他手里的一把剑,虽然敌人比他们强大,但他们还是能打赢。1933年,吴焕先又带领红二十五军去了鄂豫陕边区。那里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但他像个开拓者,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用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给红军提供粮食、衣物,还提供情报和向导,让红军在那里扎下了根。我觉得吴焕先这种做法挺聪明的,既能发展革命力量,又能得到群众支持。不过我也在想,他这么忙,有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人呢?
1934年11月,吴焕先和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一起开始了长征。长征的路很艰难,但吴焕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他带领红二十五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多次打败了敌人的围剿。在陕南地区,他还成功建立了陕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吴焕先的英勇事迹就像长征路上的一面红旗,鼓舞着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可惜好景不长,1935年8月21日,在四坡村战斗中,吴焕先身先士卒,带领红二十五军和敌人激烈交战。由于敌人人多势众,他不幸中弹受伤。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坚持指挥战斗。最后,他壮烈牺牲了,年仅28岁。更让人心痛的是,他的妻子也在两年前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觉得吴焕先的牺牲很悲壮,但也很可惜,如果他能活下来,说不定能为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起吴焕先,就不能不提他的妻子曹干先。1926年,曹干先的哥哥曹学楷回到黄安县的小村子办了个贫民夜校。吴焕先就是在这个夜校里认识了曹干先。曹干先是个勤快善良的姑娘,总是忙前忙后给革命者们倒茶水。有人开玩笑说她总是先给吴焕先倒茶,曹干先就会脸红,那笑容里藏着对吴焕先的喜欢。1929年,曹学楷得知吴焕先退了门亲,就想撮合妹妹和吴焕先。吴母一听这事儿,高兴得合不拢嘴。等吴焕先回家,吴母就问他对曹干先的看法。吴焕先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甜滋滋的。后来,他们就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但很新潮,新婚夫妇不拜天地,不磕头,而是向墙上的马克思像行礼。这在小山村里可是个新鲜事,村民们都觉得挺有意思。
可惜好景不长,婚后第五天,吴焕先就接到命令要去皖西与红十二师会合。曹干先给丈夫装了一箩筐吃的,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也要关心战友。吴焕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嘱咐妻子要照顾好母亲。这一别就是三年。三年里,吴焕先带着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回到家乡,和国民党部队周旋。有一天,有人报告说看见曹干先往山上来了。吴焕先当时正忙着,就让警卫员去接待。结果警卫员发现,曹干先是来给部队送粮的。她背着个大竹筐,里面装的都是她和婆婆讨来的粮食。曹干先见丈夫没来,也没生气,还悄悄告诉警卫员她怀孕了。警卫员高兴坏了,赶紧跑回去报喜。吴焕先听说妻子来送粮,还怀孕了,心里既愧疚又高兴。可惜,没过几天,吴焕先带队路过家乡时,发现路边躺着个人,竟然是曹干先。原来,她为了给红军筹粮,自己一口都没留,活活饿死了。吴焕先看着妻子瘦弱的身子和微微隆起的肚子,心如刀绞。更让他痛心的是,母亲为了躲敌人,一个人藏在家里的夹墙里,熬过了一个冬天,最后也被困死了。这对革命伉俪的故事,就像山里的野花,虽然开得艰难,却让人心疼。他们的爱情在革命的烽火中绽放,虽然短暂,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我觉得吴焕先和曹干先的故事很感人,但也很悲伤。他们为革命牺牲了这么多,包括自己的生命,真的值得吗?
吴焕先的故事让我想到,革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和妻子曹干先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敬佩。但同时我也在想,如果他们能活下来,或许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多贡献。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铭记他们的付出,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