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你三岁之前的事情?你是否还能想起你第一次走路、说话、吃饭的情景?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记得”或“不清楚”,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婴儿时期的记忆就像一张被抹去的画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那个阶段的记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毕竟,婴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这些重要的经历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有什么问题呢?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3月20日,《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人类婴儿记忆的海马编码"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谜团。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一群婴儿的大脑进行了详细的扫描,试图揭示他们的大脑在记忆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而这次研究的发现,直接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研究发现:在婴儿大约一岁的时候,大脑中负责记忆的 “核心工厂”—— 海马体,就已经具备编码个体记忆的能力了!以往很多研究都认为,婴儿期遗忘是因为早期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没办法形成 长久记忆,可这次的研究却表明,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既然婴儿大脑能编码记忆,那为什么长大后,我们对那段时光的记忆几乎一片空白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认识一下大脑中的“记忆大师”—— 海马体。
海马体就像是大脑里的一个“记忆工厂”,负责把我们经历的各种事情编码成记忆,方便长期储存和随时提取。过去人们觉得,婴儿记不住事,是因为这个“工厂”在早期还没完全建好,无法正常运转。但这次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研究人员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给婴儿看一些从没见过的照片,然后观察婴儿海马体的活动,结果显示:在观看这些图像时,海马体活动越强的婴儿,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越有可能表现出“熟悉偏好。也就是说,一岁左右的婴儿在看照片时,海马体活动越强,在后续记忆测试中,就越会盯着这些旧照片看,这就说明他们记住了这些照片。这一发现,直接推翻了之前的传统观点,告诉我们婴儿期遗忘症的根源,可能不在记忆的“输入”环节,而是在记忆形成后的“处理”和“提取”过程中。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婴儿大脑的记忆活动,研究团队采用了专门为婴儿设计的“后续记忆范式。在这个实验中,26名年龄在4.2个月到25个月的婴儿参与了研究,其中一半小于1岁,另一半大于1岁。整个实验流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让每位婴儿观看了一系列五花八门、色彩鲜明的照片,每张图片在屏幕上只呈现2秒钟。随后,为了避免婴儿短时间内依赖感知记忆,研究人员特意加入了“干扰间隔”,在此期间穿插了无关的视觉内容,防止照片在短期记忆中停留过久。随后测试中,婴儿会同时看到两张图片:一张是他们刚刚在编码阶段见过的“旧照片”,另一张是同一类别但全新的“新照片”。研究人员通过高精度的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婴儿对两张图片的注视时间。如果婴儿对旧照片注视时间更长,就说明他们记住了这张照片。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婴儿在看照片时大脑的血氧水平变化,以此来分析海马体在记忆编码过程中的作用。
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把婴儿的行为观察和大脑神经数据结合起来,就像给婴儿的记忆活动拍了一部“高清纪录片”。虽然在整个婴儿样本中,没有观察到整体的“熟悉偏好”,但通过对个体婴儿的分析,还是有了惊人的发现。在整个海马体区域,婴儿观看能记住的照片时,大脑活动明显比观看会遗忘的照片时更活跃。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种“后续记忆效应”在海马体的后部更明显,而在前部则不显著。这和成人研究以及动物研究的结论相吻合,说明后部海马体在记忆编码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还把婴儿样本按年龄分为“年幼组”和“年长组”,结果发现,“后续记忆效应” 主要出现在“年长组”婴儿中,这就表明,海马体的记忆编码功能在婴儿大约一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并高效运转。
而且,那些平均“熟悉偏好”更高的婴儿,海马体的“后续记忆效应”也更显著,这进一步证明了海马体活动和记忆形成之间的紧密联系。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还是有个疑问:既然婴儿海马体能编码记忆,为什么成年后对婴儿时期的经历还是没印象呢?虽然这项研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人员推测,婴儿期遗忘症可能源于记忆编码之后的环节,比如记忆的巩固、存储或提取。婴儿时期形成的记忆,就像储存在电脑硬盘里的文件,虽然存在,但由于大脑发育的某些特点,后期很难被提取出来。这一推测和近期在啮齿动物身上的研究结果相呼应,那些在幼年时期形成于海马体的记忆印迹,即便能持续到成年期,在没有外界刺激或提醒的情况下,也无法被提取出来。
虽然婴儿期遗忘症的谜团还没完全解开,但这项研究让我们对婴儿大脑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提醒我们,婴儿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他们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也可能超乎我们的预期。也许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能找到打开婴儿期记忆大门的钥匙,重新找回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时光。关于三岁前的记忆,你们还有印象吗?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感谢大家观看,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