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昨晚大结局。豆瓣评分8.4分,超过《知否》,成为赵丽颖主演剧中迄今评分最高的一部。
看完后我蛮感慨,主要有五点。
与人交往,如果发现对方不冷不热,别再去问为什么。要么是双方三观不同,要么是你没有价值。
许半夏和钢铁男人帮的多年交锋和周旋,再现实不过。
许半夏第一场社交,出现在钢铁交易大会上。她带着童骁骑拉了一后备箱特产,手上拿着一张名单,挨个敲开李总,赵总,王哥,冯哥……老板们的酒店房间,陪着笑脸奉上礼物,请人今后在生意上多提点。
她凑到几位本地老板的桌上,做好豪爽敬酒寻找商机的准备。伍建设说北边有生意做,能拿到5万吨废钢,其他老板还在犹豫,许半夏就激动的要跟着去给他拎包。
伍建设根本没搭理她,而是转头去问其他人的想法。
在讨论份额时,伍建设也没把她算进去,只是答应从自己份额中拿出5千吨给许半夏。许半夏提出想要1万5千吨,伍建设同样充耳不闻,当她透明一样的打哈哈。
之后,许半夏为了筹钱再去找伍建设,反被教育,一个小女孩不要总想着赚钱的事情,赶紧找个好男人嫁了。
看上去是老大哥的关照,实际上却是赤裸裸的轻视。
后来,钢铁五人组北上被骗,其他人认栽回国,许半夏一人在黑海买回废钢,撑到钢价回暖,瞬间暴富,“翻身农奴把歌唱”。
伍建设这帮老江湖不得已,也只能从许半夏这个“小女孩”手里拿配额收废钢,连带着态度也变得客气。
许半夏此时明白:“人要在他人面前扬眉吐气,不能求不能靠,只有自己一双手辛辛苦苦地做出来,自己活得好了,别人自然也就看重你了。”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价值交换,说白了,一个人可用价值越高,别人对你越尊重。
抛开实力去寻求面子和尊重,永远找不到。
这个基本所有人都明白,只是落在自己身上时会忘记。
如果在格局、层次和认知上,家人都和自己不同频,那么在做重大决定前,不要跟他们商量,给足尊重就好。
半夏的母亲因为生她难产而死,许友仁对女儿心情复杂,给她起名叫半夏。半夏是一种药材名,生半夏,有毒。
剧里第一次正面表现许半夏和家人的关系,是她收废钢缺钱,回家跟父亲许友仁借钱。
许友仁和继母都叫她“款儿姐”,还问她怎么没到月底就来了,因为许半夏是每月底来送一次家用。一家人说话,半句不离钱字。
前一秒继母还笑意盈盈让许半夏给继妹买钢琴,下一秒知道她来借钱,马上酸她“做生意的小心思全用在家人身上了”。
许半夏借钱被拒,提出许友仁一家住的房子是母亲留给自己的,继母瞬间崩溃,许父大骂许半夏是在破坏他家庭,让她滚,许家没她这个人。
剧中的许父这个人物,可恨可怜又略可爱,很真实。
当着继母的面,他威胁要和半夏断绝父女关系,继母离开后,他变软问半夏:祖宗,你闹这出干什么。
许友仁听说许半夏要竞标省二钢,劝说她安稳过日子不成,偷偷把房本又塞给许半夏傍身。
不管是懦弱,自私还是温情,都离不开钱。除了象征性的关心一下许半夏的终身大事,许友仁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债主和欠债人。
父女俩不是在讨论抵押房本,就是在打钱,讨债,写借条。时有时无的父女之情,也是用钱表达。
陈宇宙去世后,许半夏拿出10万,跟许父推心置腹:“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靠着钱来维系着关系,我突然发现,钱是身外之物,有再多,也买不来情感和亲人,如果钱能弥补我们之间的情感和隔阂,我给,如果不够,我补。”
“您一直叫我款儿姐,其实我挺难过的,今天我就把这款儿给您带来了,只希望从今以后,我们能像正常父女一样。”
父女俩最终达成和解。
许友仁并不理解许半夏的野心和抱负,但亲情,可能就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同频共振,也能维系的情感。
想挣脱很难,冰释前嫌倒相对容易。
99%的人没有持续毅力和自控能力。如果你有,你的胜出就有99%的概率。
伍建设以钢铁五人组老大身份,组饭局邀请大家合作收购省二钢。在利益分配上,和许半夏产生分歧。
因为许半夏早就不是从前无足轻重的小女孩,从黑海收购废钢之后,她已经是实际上的钢铁业大姐头。
伍建设对许半夏不满,拿赵垒当靶子,指责他成就了许半夏空手套白狼,“没有你,她能有今天?她有资格坐在这里?还敢这么跟我说话?”质问赵垒一而再的帮许半夏过难关,到底图什么。
但赵垒的回答却让所有人闭嘴,“进废钢你们被骗了之后,是谁坚持到了最后,又是谁独自在外找到了转机,你们所有人都回来了,是谁挺到了最后。”
许半夏的成功,除了利益驱使的野心,还有她性格自带的强自驱力。
跟着伍建设们收废钢,不被放在眼里,她该敬酒敬酒,该筹钱筹钱,好话说全笑脸陪完,也一定要跟着去。
出国被骗后,她不甘心白跑一趟,四处寻找骗子团伙的踪影,才巧遇商机。
国外归来后,钢材市场大跌,她从黑海运回的钢铁全压在手里,差点就贱价出售,赔个血亏。也是在赵垒的支持下,坚守了大半年,终于打下漂亮的翻身仗。
事业有成,有三个关键:
一是幸运,赶上时代的风口是最重要的红利,离开时代背景,个人能力再强也很枉然。
二是能力,本身在这个领域有所钻研和沉淀,有句话说:机会未必是抓住的,是接住的。
三是坚持,胜利未必是打下了天下,而是熬光了对手。
做任何事,都不要等到完全学会了再做,因为不存在完全学会的事。
许半夏最初并不收废钢,她和陈宇宙一起收废品。收废钢赚到第一桶金后,许父看到她开了公司,仍打心眼里看不起,挖苦“收废品的都坐办公室了。”
童骁骑最早开车,许半夏张罗了几辆旧卡车给他搞车队,在钢价下跌最艰难的时候,正是这支车队跑运输挣钱还债;后来,童骁骑从车队发展到物流,独立了门面。
学计算机的苏国梁去公司上班,许半夏听说能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网站,通过网络做外贸,立刻给他50万启动资金成立部门,做网站研发。钢厂破产后,这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已经2千万。
钢厂,物流,和外贸,这些对于许半夏都是全新的领域,虽然彼此之间有关联,但差异极大。一个对趋势敏感的人,不会轻易放弃任何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像许半夏,她总是先小步试错,边学边做,先完成再完美。
因此,她不仅仅接住了钢铁时代的红利,也在物流、互联网领域提前布局。
能让人迅速长大的两个瞬间:一个是失去你最爱的人,一个是失去最爱你的人。
陈宇宙和赵垒,发小和爱人,是许半夏前半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创业初期,陈宇宙是许半夏的财务,军师,谈判代表;许半夏在外面东奔西忙时,陈宇宙守在那片被污染的滩涂,做她的后盾。
钢价下跌,债主上门,也是他一个人撑着堆场,被村民拳打脚踢,给债主端茶倒水。即便自己生病咳血,为了不让许半夏担心和分心,仍然一直隐瞒病情。
陈宇宙查出肺癌晚期,经过医生提醒,许半夏才想起他长期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还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直到陈宇宙去世,一向无利不往的许半夏,才发现,“钱再多也买不来情感和离开的人。”
所以她去跟父亲和解,如果金钱能买来亲情,给多少她都愿意;在和赵垒闹矛盾的时候,可以主动去上海找他复合;
在原著中,也有一段许半夏在心中衡量赵垒重要性的心理:
放弃赵垒,只怕是一辈子的后悔。那以后纵是有谁人可以举案齐眉,白头到老,恐怕心中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想起小时候很不觉得那么回事的一阕宋词,“……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平时做什么事都是果断利落,怎么遇上赵垒,却总是患得患失了呢?别多想了,就是赵垒,一生休。
这种在多少商战中都学不到的东西,让人拿不起放不下,甚至不计成本和利润的精神牵绊,往往才是影响一个人从量变到质变的人生成长。
至结局,许半夏申请破产,和她的钢铁男人帮也在谈笑间和解了。
12年的明争暗斗,利字当头,最后没了钢厂,没了钱,没了这些争夺的标的物,反倒剩下一些情义。
这部剧里,她最终是把“不得往生”的诅咒,活成了“不枉此生”的奋斗。
没有彻头彻尾的好人与恶人,每个人的履历都有不光彩的一面,热门剧往往映照了更多的现实,让更多人从剧中看到某个时代、看到某类人的缩影,从许半夏的草莽出身,到百炼成钢,她的高分评价不是“逆袭”这个平庸的主题,而是展现了相对多的人性真实,从中看到了那个勇敢、无奈、无常、惊喜,也带着点悲怆的自己。
你追了《风吹半夏》吗,最有话说的是剧中哪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