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骑行锻炼需要多大的运动强度?

温水说体圈 2025-03-19 17:40:00

日常骑行锻炼,这可是个很棒的事儿,但运动强度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得根据个人的健康水平和锻炼目标来灵活调整,为啥呢?因为人跟人可不一样啊,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

咱就说力气这事儿吧,差别可大了。有的人啊,提个20斤的东西就累得够呛,仿佛那东西有千斤重;可有的人呢,50斤的重物在手里就像拎着个小物件儿似的,还能谈笑风生,轻松自如。骑车锻炼也是这个理儿。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能骑着山地车以25公里的匀速慢悠悠地骑行,可有的人呢,那速度轻轻松松就30多了,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所以说啊,每个人运动能力有别,锻炼身体的时候,这运动强度自然也得不一样。

那骑行锻炼一般都有啥方法呢?

先说说心率监测法。骑行时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 - 70%,这属于中等强度的骑行;要是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 - 85%,那就是高强度骑行运动喽。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咱们举个例子,就以45岁的人为例吧。中等强度骑行的时候,心率范围大概在105 - 122次/分钟;高强度骑行呢,心率范围就是122 - 148次/分钟。要是有条件的话,朋友们在骑行锻炼的时候,可以借助心率设备来随时监测自己的运动心率,这就像是给自己的身体装了个小助手,随时提醒自己是否在合适的强度范围内锻炼。

再看看疲劳感监测法。中等强度骑行的时候,感觉有点累,但还不影响在运动过程中正常对话,就像和朋友边骑车边唠嗑儿一样轻松。可高强度骑行就不一样了,那呼吸急促得很,鼻吸鼻呼完全不能满足正常呼吸的需要了,就像有个小怪兽在追着你似的,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说话可困难了,气儿都喘不匀,上气不接下气的。

还有功率或者速度监测。我觉得功率监测和心率监测差不多,都是比较科学的监测方法,不过这得借助专用的设备。速度监测呢,就有点调皮了,很容易受到地形、风向还有风速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就感觉啊,爬坡路况和平原骑行那差别可太明显了。虽说有上坡就有下坡,可这一路上有坡的环境可不像平原那么轻松自在,想怎么分配体能就怎么分配,爬坡的时候那可真是考验人的时候。

一般来讲呢,中等强度的骑行速度大概在均速15 - 25公里/小时左右,而高强度骑行的速度就在25 - 35公里/小时左右。当然了,这都是假设在平原上没有风的理想骑行环境下的情况。

骑行锻炼大家的目标可不一样。有的人啊,平时身体就倍儿棒,那骑骑车就是为了维持健康就行啦。这种朋友就不需要太大强度的运动,每天就休闲式地骑行,速度保持在15 - 20公里每小时,骑个15 - 20公里就挺好。或者选择骑行通勤也不错,通勤距离在15公里以内最好了,而且通勤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这样既锻炼身体又不耽误事儿。

要是你想通过骑行来减重,那可就得加把劲儿了。可以每周进行大概5次左右的高强度骑行,速度和距离都得适当增加。不过呢,也不能把自己累得像个散了架的木偶一样,得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和里程,而且得长期坚持。每周最好计划着一两天不骑车好好休息休息,这样能让身体更好地调整状态,为下一次的骑行做好准备。当然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比如说第一天骑完车,经过一晚上休息,第二天感觉浑身轻松,没有一点疲劳感和其他不舒服的地方,那也可以每天都骑下去,一天都不落下。

总之啊,骑行锻炼是个长期的事儿,大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骑行方案。一定要记住,骑行锻炼得按照科学、适度的原则来,可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讲究方法,不然把身体给搞伤了可就得不偿失了。这骑行啊,就像是一场和自己身体对话的旅程,要是不注意这些,就像在旅途中迷路了一样,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还可能让身体这个“旅伴”受了伤。所以啊,大家都加油,让骑行变得更科学、更有趣吧。

0 阅读:22

温水说体圈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