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机密群聊惊现记者?一场荒诞剧揭开美国国家安全遮羞布国家安全顾问华尔茨按下手机屏幕的一刻,美国军事机密的最后防线轰然倒塌。当《大西洋月刊》记者意外出现在名为“胡塞PC小组”的加密群聊时,美军空袭也门的作战计划、武器部署甚至攻击顺序,已在两小时内通过社交软件流向全球——而群成员列表里,赫然躺着美国防长、副总统和特朗普核心团队的名字。这场被戏称为“华盛顿最贵剧本杀”的泄密事件,撕开了美国政治精英草台班子的真面目。
从家族群聊到战争决策:白宫机密管理形同虚设
记者收到“华尔茨”好友请求时,以为只是普通社媒互动。三天后,这个聚集美国最高军事决策层的群组里,防长赫格塞思发送的作战计划文本令其瞠目结舌:精确到坐标的空袭目标、F/A-18战机的弹药配置、打击时间精确到分钟——这些本应封存在五角大楼保险柜的信息,此刻却在WhatsApp聊天框里滚动。
美国战略司令部前军官迈克尔·杜蒙在推特讽刺:“他们甚至没设置‘阅后即焚’功能。”对比中国政务通讯采用分级加密、俄罗斯安全会议使用物理隔绝网络,美国高官用民用社交软件讨论开战决策的荒诞场景,暴露的不仅是技术漏洞,更是权力体系的结构性溃烂。
权力游戏三重奏:撒谎、甩锅与攻击媒体
当《大西洋月刊》26日甩出22页群聊截图时,华盛顿的危机公关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华尔茨声称“记者头像像同事”,暗示境外势力伪造身份;副总统万斯咬定“讨论不涉密”,却被截图中“必须摧毁胡塞指挥链”的措辞打脸;特朗普的回应更充满行为艺术色彩——他未问责下属,反而在真相曝光次日大骂媒体是“即将倒闭的垃圾”。
这种“错都在对方”的套路早有先例。2016年希拉里用私人邮箱处理涉密文件被查时,民主党同样指责共和党“政治迫害”。不同的是,本次泄密直接危及美军士兵生命:若进群的是胡塞武装间谍,美军飞行员恐成导弹靶标。
历史轮回:从水门到群聊门的制度性溃败
回看美国国家安全史,1972年尼克松因窃听丑闻辞职,2003年布什政府捏造伊拉克核武情报,2015年希拉里邮件门重创民主党——每次危机都伴随“系统故障+高层撒谎”的固定配方。不同的是,过去丑闻尚需特工破门、线人冒险,如今只需拉错群聊就能动摇国本。
更危险的信号在于问责机制失灵。当年“情报门”涉事官员刘易斯获刑30个月,而今防长赫格塞思照常出席北约会议。当特朗普宣称“不解雇任何下属”,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哀叹:“忠诚已取代专业,成为华盛顿第一生存法则。”
帝国黄昏的隐喻:当草台班子掌握核按钮
群聊截图中,官员对特朗普的谄媚吹捧占据半数篇幅,作战计划讨论反倒像穿插其中的插曲。这种将国家决策降格为粉丝群互动的现象,恰是当前美国政治生态的缩影:75%的国安委成员无军事背景,防长赫格塞思从福克斯新闻评论员直升五角大楼,负责核政策的助理防长理查德曾卖过保险——用《纽约客》的话说:“一群连加密软件都不会设置的人,决定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爆发。”
在TikTok博主@政治观察犬发起的投票中,62%美国网民认为“群聊门比好莱坞编剧更大胆”。但荒诞剧背后藏着致命真相:当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战争决策,沦为一群外行在社交软件里的即兴表演,全球安全都成了赌桌上的筹码。
这场闹剧会成为压垮美国信誉的最后一根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