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a30e60a16f353ca1efc57a7a943128c4.jpg)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刘志坤 张頔 孙佳琪
这个春节,“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的话题持续升温,杭州这座城市再次成为焦点。在杭州,远不止“六小龙”。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位于中国人工智能小镇的蓝芯科技,探寻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的创业历程,以及杭州这座城市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关联。
一个大胆的决定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
走进蓝芯科技,记者遇到正在测试的机器人,它靠近记者时,会自动避让。“因为它有一双眼睛。”蓝芯科技副总裁郑卫军介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f65ef19fe23ac89f21ccec0deabb78db.jpg)
(记者采访蓝芯科技副总裁郑卫军)
2016年,蓝芯科技成立之初,便将研发方向锁定为机器人视觉感知。公司创始人高勇当时就判断,“未来,机器人需要一双眼睛。”
在当时的条件下,给机器人做“眼睛”并不容易。郑卫军形容,市场上普遍应用的物流机器人的视觉能力较弱,依靠外部标记行走,“相当于盲人”,存在安全隐患。后来,出现2D激光雷达,“相当于给盲人加了一根拐杖”。但是,机器人要实现随意行走,就需要一双真正的“眼睛”。
2017年,蓝芯科技研成功发出3D深度视觉感知的传感器,可新问题接踵而至。对于一家创业初期的科技公司来说,推广一项新产品面临重重挑战。技术复杂程度高,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合作也难以寻觅。蓝芯科技决定公司自主研发机器人,将传感器应用其中。“当时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未来。”郑卫军说。
2019年,蓝芯科技推出首款3D视觉感知移动机器人,踏入赛道。由此,订单量大幅增长,产品被应用于光伏、汽车等制造业企业的移动机器人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c1ada8c7f4d99ef3179d2d2f3295bc5.jpg)
(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测试)
此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2024年8月,蓝芯科技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集成视觉导航、避障、抓取等技术,在视觉传感与机器人的结合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记者通过一个屏幕看到了机器人“眼”中的世界:现实物体变为包含位置和空间信息的点,助力机器人进行精准的环境交互和自主决策。
谈及后期发展方向,郑卫军告诉记者,机器人将从室内走向室外,从低速迈向高速。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挖掘,继续探索商业、医疗、养老等场景应用。
一个重要的选择
杭州给企业更多专心科研的环境
一家企业选择在哪里创业,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017年,人工智能小镇正式启用。当时,蓝芯科技选择将公司落地于此。郑卫军表示,“我们是最早进入园区的企业之一,也见证了园区企业逐渐增多的过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afc910de35d03edded737b73069fa52.jpg)
(记者探访人工智能小镇)
蓝芯科技看中的是园区的整体环境。这样的园区,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机遇?郑卫军告诉记者,一方面,园区人才资源积累,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园区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众多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及实验室汇聚于此,方便交流。
记者采访时,就发现山东一家企业来到蓝芯科技交流。蓝芯科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交流十分频繁。
在杭州创业9年以来,蓝芯科技对当地营商环境感受颇深。杭州的民营经济实力雄厚,营商环境良好。
“政府对科技类行业高度认可,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而且他们只服务,不打扰,这样我们只需要专心搞科研。也就是,政府负责阳光雨露,我们负责茁壮成长。”郑卫军说。
余杭区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员日常走访,通过建设“余省心”线上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加大授信额度、提供金融保障、给予研发补助。未来科技城也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协助企业对接科研院所,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郑卫军对企业自身和杭州这座城市,都充满期待。“未来机器人的需求将迎来突破,对视觉的需求会更加迫切。而杭州这座城市,有文化底蕴,有人才聚集,有传承的经商经验,有很多企业冒出来,整个发展前景都是向上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