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扫帚柄”毛瑟C96手枪(01)

胡侃杂 2024-10-11 15:09:54

小时候看黑白电影时,对毛瑟印象是最深刻。尤其看到李向阳、铁道游击队、杨子荣,以及后来的烈火金刚。大英雄就应该有这么一支,能像冲锋枪一样的战斗手枪。

极具魅力的毛瑟C.96手枪,绰号“扫帚柄”(英语:Broomhandle),不仅咱们喜欢,歪国人也喜欢毛瑟。我们可以在各类老照片中看到他们使用这类武器,时间跨度也非常长。

看到很多国外博主也说过,毛瑟的经典很多是在电影的推动下,毛瑟手枪成为了一种代表的象征。几乎每一部关于二战类的电影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是严肃的指挥官,还是披着机枪弹带的革命水手,挥舞着这把巨大的“手持榴弹炮”四处吓退敌人。然而,毛瑟手枪在一个国家的使用仅仅是它漫长而激荡的生涯中的一段插曲。至今,它仍被世界各地的枪械爱好者视为“短枪家族”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代表作。

“不光彩的诞生”

毛瑟武器公司成立于1872年,由威廉·毛瑟和彼得·保罗·毛瑟兄弟在位于内卡河畔奥伯多夫的符腾堡皇家兵工厂的基础上创立。毛瑟兄弟从小就在这家工厂从事枪械制造工作,起初只是普通工人。1867年,他们开始研发自己的单发11毫米滑动枪栓步枪,并在1871年赢得了国家竞标。该步枪被命名为Gewehr.71,成为年轻的德意志帝国的首款标准化步枪。国家订单和未来生产的资金帮助毛瑟兄弟购买了兵工厂。

毛瑟兄弟继续开发越来越先进的步枪,到了19世纪末,彼得·保罗(威廉于1882年去世)创造了最成功的步枪——五发装7.92毫米毛瑟Gewehr.98步枪。该步枪及其卡宾枪型成为德国在整个20世纪前半叶的主要枪械,并一直服役到1945年。

除了成功研发步枪和卡宾枪外,保罗·毛瑟也尝试设计短枪。1878年,他为军队竞标推出了六发装的C.78左轮手枪。该枪具有独特的旋转弹膛系统,弹膛上刻有锯齿状的槽,用于旋转和牢固固定。然而,毛瑟的期望落空了。军方选择了更为简单且便宜的Reichsrevolver M.79和M.83型(长枪管骑兵型和短枪管步兵型),并将其作为德国军队的标准配备。“帝国左轮枪”采用了标准的弹膛固定系统,而且它不是“折叠型”,虽然重新装填速度较慢,但坚固的框架使M.79和M.83比C.78更轻便可靠。军方最终的选择也受到价格的影响:更简单的帝国左轮枪价格便宜得多,打动了精打细算的德国将军们。生产5,000把C.78后,毛瑟的“Zig-Zag”左轮手枪停产。尽管毛瑟多次试图改进这款左轮手枪,但它在民用市场上也几乎无人问津。实用的德国人更喜欢价格便宜、设计简单的自卫武器。

保罗·毛瑟因左轮手枪推广失败而大为恼火,他禁止公司设计团队负责人菲德尔·费德尔勒继续开发短管枪支。这一禁令正值当时短管武器设计师们的想象力被博查特自动手枪的出现深深震撼。博查特手枪无疑是短管武器发展中的一大创新之举。在当时,手枪领域几乎完全被依靠射手肌肉力量运作的左轮手枪所主宰,很多枪械设计师一直试图开发一种自动化的自装手枪,通过利用射击时的后坐力来完成自动装弹。这一系统的实现带来了诸多优势,从提高弹药容量、加快换弹速度,到提升射速、精度和命中率。

由于这些显著的改进潜力,设计师们不懈努力开发自装手枪。然而,由于机床制造技术的发展尚不成熟(为保证自动化的可靠性,零件制造需要极高的精度),以及当时弹药中使用的黑火药问题,设计师们始终未能成功。当时使用的黑火药在射击时会产生大量烟尘,这对依靠手动操作的左轮手枪影响不大(只会使扳机变得较为僵硬),但对于自动化手枪的运行却是致命的,仅仅两到三次射击就会导致机械被烟尘堵塞,从而使手枪卡壳。

1893年,德国枪械设计师雨果·博查特推出了第一款成功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手枪,这要归功于机床精度的提高和化学家们开发出的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几乎不产生烟尘,博查特手枪正是使用这种火药的7.65毫米博查特弹药。得益于博查特的创新性工作,这款手枪在与当时的左轮手枪相比具有出色的战斗性能,最显著的优点是其弹药容量增至8发,且凭借可快速更换的弹匣,每分钟射速可达72发。

然而,作为第一代产品,博查特手枪也有许多“早期”缺陷。其大部分七十余个零件都依靠螺钉固定,拆卸清理非常麻烦,而手枪的精密性要求又使其需频繁清理。此外,博查特手枪的杠杆铰链结构也是一大缺点。拆卸时,这一结构会分解成三部分,在战场上极易丢失零件,从而使手枪完全报废。再者,手动拉动枪栓时,由于污染物的影响,枪栓有时不能完全闭合,杠杆无法完全展开,未能达到下死点。总体来看,博查特手枪的长杠杆铰链锁定机制使其体积过于庞大,极不适合作为单兵短管武器。

由于这些缺陷和低可靠性,博查特手枪未能获得广泛使用,生产仅3,000把后便停止了。尽管如此,博查特手枪的出现激励了许多设计师,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开发出一款改进后的自装手枪,克服这款“初代”产品的缺点。费德尔·费德尔勒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他的老板严令禁止,他仍在“业余时间”与他的兄弟弗里德里希和约瑟夫秘密设计自己的手枪。他们在完全隐瞒保罗·毛瑟的情况下,致力于开发十发“Pistole 7.63”手枪,直至接近完工时,毛瑟才得知这一秘密。

当时,毛瑟无意中听到了手下员工因激烈讨论手枪握把形状而忘记了小心行事的争论,才发现兄弟几人无视了他的禁令。随后,他要求他们展示设计图,设计图上当时还没有握把。毛瑟从专业角度评估了设计的前景,立即作出决定。毛瑟从厕所水箱上拽下了链条连着的流线型拉手,将其扔到设计师们面前:新手枪的握把将采用这种形状!他还宣布,这款手枪将命名为毛瑟手枪,而不是费德尔勒手枪!

为了确保如此,保罗·毛瑟立即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专利,将费德尔勒兄弟的设计据为己有。虽然为了避免引发争议,毛瑟承认费德尔兄弟在设计中有所贡献,但他声称他们只是帮助了自己。而为了保住工作和奖金,兄弟们只能在官方场合承认保罗·毛瑟从设计开始便全程参与。然而,在私下谈话中,他们则毫不掩饰自己对毛瑟的愤怒。尽管如此,毛瑟的这一不光彩行为从整体上来说却推动了项目的成功。

费德尔勒兄弟在武器制造界并无声望,无法抵挡来自竞争对手的抄袭指控。当时,竞争对手们也在致力于开发自装手枪,他们出于嫉妒指责毛瑟公司剽窃了他们的创意。若没有毛瑟这个名号,竞争对手早已将无名的费德尔勒兄弟置于死地,但面对毛瑟,竞争对手却无计可施。在几场法律诉讼中,保罗·毛瑟承认其公司的设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相似之处,但那是因为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采用了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他进一步证明了毛瑟手枪的设计在许多结构上具有独创性。

费德勒-毛瑟手枪的设计被命名为C.96(德语为C.96 - Construction 1896)。这款手枪的自动机制采用了短后坐行程原理。枪机的锁定通过战斗锁片完成,锁片在与手枪框架部件相互作用时在垂直平面内旋转。锁片与可移动的枪管套筒相连接,枪管固定在套筒前部,枪栓在套筒内部移动。当枪管、枪管套筒和枪栓向后移动时,锁片向下移动,释放枪栓。向后移动过程中,枪栓从弹膛中取出弹壳,将其抛出并拉动击锤;当系统恢复到前部位置时,枪栓从弹匣中将下一发子弹推入弹膛。这时,锁片与枪框的凸起相互作用,上升并通过战斗凸起与枪栓啮合。所有子弹射完后,枪栓会停留在后部锁定位置。

C.96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式、单动结构,外露击锤。击锤左侧有一个旗形保险杆;早期型号中它可以在击锤处于击发或非击发位置时锁定,而从1912年型号开始,它只能在击锤处于击发状态时锁定。

C.96手枪的显著特点是其固定的双排弹匣,与手枪框架连为一体,位于扳机护圈前方。最初的弹匣容量为10发;后来根据不同的改进型号,容量有所变化,分别为6发、10发或20发。弹匣从顶部通过10发容量的弹夹进行装填。当弹膛中有子弹时,枪栓上的弹壳抛射器会从枪栓表面凸出,作为弹膛中有弹的指示器。毛瑟C.96的弹药基于经过改进的博查特手枪弹。它的口径略微缩小(从7.65毫米到7.63毫米),并且增加了火药装药量。这使得子弹的初速和冲击能量有所增加,提升了弹道的平直性,进而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和有效射程,以及子弹的穿透力。

左边是7.65毫米的博查特子弹,右边是7.63毫米的毛瑟子弹。不说是一模一样吧,也是二样不差。

在驳斥了抄袭他人创意的指控后,毛瑟开始完善未来手枪的设计,并为其冠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如之前所述,彼得·保罗的第一个设计步骤是为武器设计握把,这也为C.96赢得了“扫帚柄”的绰号;这一绰号后来由英国人赋予该手枪。“Broomhandle”字面意思是“扫帚柄”;19世纪的绅士不可能称呼武器为“马桶把手”(如果英国人真的知道毛瑟握把的起源)。除了这“厕所把手”之外,毛瑟还对手枪进行了其他一系列重要的改进。

正是他,而不是费德勒,设计并引入了木制枪套-枪托组合。这个坚固的枪套在固定到手枪握把时可以将其转变为一把半自动卡宾枪,能够在较远距离射击。此外,也是彼得·保罗为这把手枪装上了步枪类型的梯形瞄准具,刻度可调整至1000米!当然,作为一个深谙武器之道的人,毛瑟非常清楚,用这种弱威力的子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用威力更强的长枪,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射中目标也并非易事,甚至是对技术精湛的射手来说。

手枪上1000米的瞄准刻度实际上是毛瑟的营销策略,目的是通过“消费者可能不会理解,但会对其射程感到惊叹,从而买账”的原理来推动销售。而事实上,这一策略堪称天才之举:买家纷纷被1000米的刻度吸引,对该武器的“远射能力”感到惊讶。然而,公正地说,装上枪套-枪托的长枪管毛瑟确实具备了出色的射程:优秀的射手能够在300米的距离上击中目标——这是其他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即使是现代手枪)难以企及的距离。

保罗·毛瑟为“Pistole 7,63”加入的改进将原型枪变成了量产的C.96

总体来说,费德勒-毛瑟手枪充满了步枪元素。除了步枪式梯形瞄准具和对于手枪而言过长的枪管(这些因素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的精度),前置弹匣的设计也是“步枪的遗产”。费德勒设计的这款10发双排弹匣是固定式的,牢牢嵌入手枪框架中。它的装填方式也如步枪般,从上方通过弹夹装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手枪来说,这种固定弹匣设计相比于早期出现的博查特手枪的可拆卸弹匣而言是“倒退一步”;博查特手枪的弹匣位于握把内,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在一秒内安全卸载;而毛瑟只能通过射击或手动拉动滑套10次逐个退出子弹来卸载。

毛瑟C.96手枪的剖面图(展示了通过弹夹装填的方式)。同样的手枪进行了简单的拆解(用于清洁)。

前置弹匣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会影响武器的平衡,装满弹匣后枪管的重量会导致重心前移,自然,这种前移的重心会影响单手射击的精度,需要射手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习惯这种武器的特点。由于重心前移,C.96在快速反应的交火环境中不太适合“迅速瞄准”射击;此外,较重的枪身也会导致射手在长时间射击时手臂容易疲劳。然而,保罗·毛瑟为C.96设计的枪套-枪托组合弥补了重心不稳的问题,并提高了射击的精度。下图展示了德国测试中,7.63mm口径毛瑟C.96手枪在100米距离上“单手射击”的散布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散布(53x42厘米的椭圆形)可能显得较大。不过,考虑到这是在极其远的100米距离上、且在没有枪托的情况下,单手无支撑射击的结果,不得不惊叹于这把手枪的潜力。

在一些俄国出版物中,给出了关于C.96手枪在100米射程上的精度数据,这些数据在初看上去更加引人注目,射击散布范围从30厘米到15厘米不等。然而,这些数据并未指明射击时是否手持或配有枪托,也没有说明使用了什么类型的弹药。自1916年起,一部分C.96手枪使用的是9x19毫米鲁格弹,其射击精度与7.63x25毫米毛瑟弹有所不同(9毫米手枪的后座力不同,且更重的弹头弹道也有所差异)。此外,这些数据来自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的测试,那时在苏联使用了多种不同口径和枪管长度的C.96毛瑟手枪,其作战性能也略有不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德国和苏联在测量散布时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德国采用的是椭圆散布(高度与宽度),而苏联则采用圆形散布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更接近德国的椭圆散布)。因此,为了得到一个相对等效的结果,需要将苏联的散布数据乘以2。(注:这里所提到的信息仅针对最好的射手和100%的命中率,50%的命中率及平均射手的数据我将忽略。)

我认为,最可信的数据是1933年苏联的C.96毛瑟手枪射击指南中提供的数据。这份指南针对两种口径(7.63毫米和9毫米)且枪管长度相同的手枪(140毫米),根据苏联的测试数据,9毫米毛瑟手枪在使用枪托并依靠支撑射击时,其100米的射击散布半径为12.5厘米(直径25厘米)。至于C.96长枪管手枪在50米标准军用手枪最大有效射程上的射击精度,根据德国数据,7.63毫米手枪的散布为16x12厘米的椭圆,而9毫米手枪的散布在苏联的数据中为7厘米半径(直径14厘米)。在最常见的25米标准手枪使用距离上,没有提供7.63毫米C.96的射击数据,而9毫米毛瑟手枪在手持射击时的散布半径为2.1厘米(直径4.2厘米)。

为了对比,还提供了其他著名手枪的射击数据。苏联的7.62毫米TT手枪使用的弹药几乎与7.63毫米毛瑟弹相同,其50米射击散布半径为15厘米(直径30厘米),而在25米时的散布半径为7.5厘米(直径15厘米)。现代的9毫米马卡洛夫手枪(ПМ)在50米的散布半径为16厘米(直径32厘米),在25米的散布半径为7.5厘米(直径15厘米)。为了简化理解,数据汇总成表格如下:

除了散布之外,另一个评估手枪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射击威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常常将射击威力与子弹的穿透能力联系在一起。那时穿透能力的测试方法是用手枪射击1英寸(2.5厘米)的松木板。7.63毫米毛瑟手枪在1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块这样的木板,而在50米距离上能穿透7块。而9毫米毛瑟手枪在100米距离上能穿透5块木板,在50米距离上能穿透6块。对比一下,俄罗斯军队的标配纳甘左轮手枪在50米距离上只能穿透3块木板,而在25米距离上则能穿透5块木板。

根据20世纪前半叶的标准,7.63毫米C.96的威力被认为高于9毫米毛瑟手枪的威力。在穿透障碍物方面的确如此;然而,20世纪初还没有形成“停止作用”的概念,这一概念如今被视为手枪威力的主要指标。在这一方面,虽然9毫米子弹的穿透力较弱,但由于其冲击力较大,它能更迅速地使敌人失去战斗力(9毫米鲁格弹的动能为584焦耳,而7.63毫米毛瑟弹为550焦耳)。

除了上述优点外,毛瑟C.96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其极高的使用寿命。在C.96的早期测试中,进行了超过1万发的射击,“没有任何损坏或显著的零件磨损”。这证明了它卓越的技术耐用性:即便是在今天,一些百年前制造的“毛瑟手枪”样品仍然具备良好的战斗性能,并能继续使用!

然而,毛瑟手枪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它的体积较大,重量超过1公斤。虽然与极其敏感的“博查特”(Borchardt)手枪相比,毛瑟对污染的敏感度较低,但仍然比耐用的左轮手枪要敏感得多。C.96只有在经常清洁和润滑的情况下才能可靠工作,而左轮手枪在行军条件下数月不润滑也能正常工作。此外,由于枪管相对握枪手的手过高,再加上强大的后坐力,导致开枪时枪口抬升过高,致使用单手快速准确射击变得相当困难。

而当C.96配上枪托后,可以进行快速精准的射击,但毛瑟的枪管很快就会过热——在20发子弹后便变得炙热,而在射击100发后,触碰枪管甚至会导致手部烫伤。毛瑟的握把也不能说是足够符合人体工学(毕竟手枪不是扫帚),而握枪的舒适度也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和射击散布。此外,当握把被高位握住时(这在使用枪托时是不可避免的),手枪的击锤在回退时会夹住射手的手,伤害到拇指和食指的连接处。

毛瑟C.96结合了优点与缺点,这不足为奇。Federle-Mauser是在自动手枪的早期开发阶段创造的;它是最早期的型号之一,因此无法做到完美——当时对于新型“短管枪”的要求尚未明确,对自动武器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刚刚开始被人们意识到。作为“先驱”,C.96依然是一把结构复杂的手枪,包含许多“花哨”的零件,往往需要手工调整。这使得毛瑟手枪过于笨重且昂贵。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结构、对污染的敏感性使得C.96难以被军事用户广泛接受。在此期间……

1896年8月20日,彼得·保罗·毛瑟与费德尔·费德尔尔在波茨坦的皇帝住所卡特琳霍尔茨向德皇威廉二世展示了他们的新武器。皇帝亲自从展示的手枪中射出了20发子弹(据说非常准确)。随后,威廉二世与保罗·毛瑟进行了交谈,期间威廉二世对德国枪械制造者的最新成就表示满意。在交谈期间,早已准备好的毛瑟刻工在帝国测试过的C.96枪上刻下了铭文:“Halte mich in Ehren! Kaiser Wilhelm II hat aus mir geschossen”(“尊敬我!威廉二世皇帝曾用我射击”),并标明了日期和事件地点。毛瑟随即将这把标记过的手枪赠送给皇帝。

彼得·保罗·毛瑟和献给威廉二世皇帝的毛瑟手枪上的铭文。

当然,彼得-保尔·毛瑟指望感动了的皇帝立刻下令将C.96毛瑟手枪列装帝国军队。然而,威廉二世却给出了“暂停”:这种新武器看起来太不寻常了。此外,皇帝也知道毛瑟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完成自己的设计。所以不急于做出决定:需要等待其他半自动手枪的出现,将它们与毛瑟进行比较,然后再做出最终决策。

毛瑟C.96手枪技术参数(1933年版手枪使用指南中的数据)

• 手枪空枪重量:1180克

• 手枪带弹重量:1287克

• 手枪加上挂枪套重量:1750克

• 手枪全长(无枪套):290毫米

• 手枪全长(带挂枪套):840毫米

• 手枪高度:150毫米

• 手枪宽度:31毫米

• 枪管长度:140毫米

• 条形弹夹内子弹数量:10发(9发在弹仓+1发在枪膛)

• 扳机力度:3公斤

• 枪管膛线数量:6条(早期型号为4条)

• 7.63毫米子弹初速:425米/秒(另有数据为443米/秒)

• 9毫米子弹初速:340米/秒(另有数据为396米/秒)

1 阅读:242

胡侃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